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从“山水颜值”到“经济价值”:仙岛湖的“流量密码”是什么?

8月11日晚,阳新县王英镇高山村全民健身中心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篮球场上,国和下片、东源片球员们纵身跳跃的身影与看台上“百岁不是梦,仙岛湖里动一动”的标语相映成趣。

仙岛湖直播达人“小江”正高举手机,镜头在激烈的球场和兴奋的观众席间灵活切换。“这球赛不仅村民爱看,游客也追着来,昨晚我知道的几家民宿都住满了!”她一边拍一边跟直播间里的“家人们”介绍道。

到仙岛湖 玩转“海陆空”

白天看湖光山色,晚上观村BA赛事,这是仙岛湖最近的新模样。近年来,王英镇以运动聚人气,以长寿树品牌,以文明塑乡风,以科技提效能,一步步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山水间的“流量密码”

2025年的仙岛湖,处处是“动”的风景。从专业赛事到草根比拼,体育激情与绿水青山碰撞出别样火花,让“仙岛湖里动一动”成了新口号。

2025仙岛湖·天空之城越野赛鸣枪开跑

全国赛事首秀即爆火。4月20日,2025仙岛湖·天空之城越野赛鸣枪开跑,这是黄石首个获国际越野跑协会(ITRA)认证的赛事,1800名专业选手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

52公里专业组选手沿湖岸山野穿行,脚下是千年古驿道的青石板,眼前是千岛浮翠的水墨画;25公里进阶组冲刺海拔520.1314米的玻璃底观景台,终点线前5对情侣借着赛事完成了“山盟海誓”的集体婚礼。

“跑过全国20多个赛道,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惊人,屯鸟汤补给站更是绝了!”江西选手张梓锐夺冠后,当场订了民宿打算“赛后游”。

这场以“跟着赛事来旅游”为主题的越野赛,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吸引了全国超1万名选手及游客来到仙岛湖,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逾500万元。

赛事画面在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形成传播矩阵,相关话题总曝光量突破1亿次,那些奔跑在山水间的身影,成了仙岛湖最生动的宣传片。

王英镇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

全民赛事串起四季流转。上半年,湖北省“仙岛湖杯”旅游摄影(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上,一幅幅定格湖光山色的作品引人驻足;阳新气排球公开赛上,湘鄂赣53支队伍在赛场挥洒汗水,共享运动激情;首届职工运动会里,由镇、村、机关单位组成的250名“本土运动员”奋勇争先,展现昂扬风采;到了夏夜,村BA更成了这里的“流量担当”。

山居秋暝负责人桂婉婷介绍,暑期以来,民宿日均入住率达80%,周末更是一房难求,仅7月入住人数就超1300人,其中近半数来自江苏。

“原本只打算住一晚,结果被球赛吸引续住了一周!”江苏游客赵鹏难掩兴奋,“白天游湖赏景,晚上看球运动,这样的度假方式太适合家庭出游了。”

湖屿岸民宿夜景

活力涌动的背后,是仙岛湖在基础设施与创新体验上的持续发力。该镇鼓励村民利用现有民房改造民宿、家庭旅馆,打造了汀岛十二画、湖屿岸等一批高品质、特色住宿设施,新增床位200余个,让游客“住得舒心”。

王英镇还积极谋划推进中心停车场扩建立体停车场项目,建成后将为景区新增停车位1200余个,让“行得顺畅”成为常态。

2025年上半年,仙岛湖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五一”期间,受央视综艺《乐在旅途》的播出影响,仙岛湖成为“明星打卡地”,累计接待游客12.8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向世界递出“健康名片”

在谷贞村黄土垴三组,105岁的刘冬霞一头黑发、耳聪目明,正和子女围坐桌前玩骨牌,指尖灵活翻动着牌面。

“活到这把年纪,这阵子成了村里的‘红人’喽!”刘冬霞笑着摆摆手。自从被媒体报道后,总有游客慕名而来。

“有不少找我合影的游客,他们都问我长寿有啥秘诀。”老人指着院内的屯鸟舍笑眯了眼,“哪有啥窍门,就是吃自家养的屯鸟,喝山里的泉水,心里头不装愁事儿。”

百岁老人刘冬霞(戴围脖)与家人打骨牌

王英镇申报“世界长寿镇”的底气,藏在实打实的数据里。全镇5.9万户籍人口中,百岁老人达13位,占总人口比例为22.2/10万,高于世界级长寿之乡标准,且后备力量充足,60岁以上老人占比持续攀升。

2024年12月,申报工作正式启动,依据评定标准,该镇对各项核心指标与支撑指标进行梳理完善。经阳新县人民政府同意,2025年3月28日,王英镇正式向国际自然医学会提出申报,成为全球首个以“镇”为单位的认证案例。

5月26日,国际自然医学会执行会长、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兼中国总部主任)王智墨一行6人,在王英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认证工作,并召开反馈会,围绕长寿资源开发与认证工作展开深度研讨。

在积极申报的同时,该镇不断丰富长寿文化内涵。走进泉丰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300平方米的空间内功能齐全。影音室里播放着104岁村民石秀与老姐妹们品尝“寿星宴”的视频画面。

每天中午,老人们在幸福食堂用餐后,可前往棋牌室休闲娱乐,或到图书室阅读书籍。每月为60岁以上老人举办“集体生日宴”,还免费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放映电影。

泉丰村首届金婚庆典

除了过生日,泉丰村、新屋村、高山村还为102对结婚50周年以上的夫妇颁发金婚证书,见证幸福、传承家风;新屋村连续十年举办“孝亲敬老”活动,累计评选表扬130名“好婆婆”“好媳妇”“好孝子”。

东源片11个村坚持20余年,在重阳节为60岁以上老人送三斤肉;鲁山村、法隆村、钟泉村等开展“出嫁女回家孝老”活动;高山村、团林村等举办重阳节孝亲敬老文艺晚会,全镇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孝老敬老氛围。

“未来还会将长寿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串联天空之城、红色旧址等景点,推出‘长寿探秘之旅’‘生态康养之旅’等精品线路,让游客漫步环库公路感受负氧离子的清新,走进‘将军故里’追溯红色记忆,在乡间品尝长寿宴,与百岁老人合影定格幸福瞬间,推动长寿IP价值转化。”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处党委委员、副主任邓泽介绍道。

从“仙岛闻名”到“王英文明”

7月30日,暑气蒸腾。大湖村三槐堂文化礼堂内,却透着一股清爽的新风。村民王贤旺站在堂屋中央,弯腰抚了抚刚铺好的红桌布。12张方桌整齐排开,碗碟在日光下泛着亮,这是女儿王安妮的升学宴,比他最初盘算出的15桌少了3张。

“老王,这桌数规格正合适。”酒席开始,邻居们纷纷道贺,12桌普通土菜,没有名贵烟酒,少了排场铺张,多了真情暖意。

时间回到两天前,村党支部书记王能强正和网格员王义寿、老党员王义南坐在王贤旺家中,指着手里的《王英镇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六条措施》,轻声细语地跟王贤旺算起“明白账”:“贤旺叔,按新风六条里的规定办酒席,省下的钱给孩子买台好电脑上大学,这多实在?”

在村组干部、网格员的几番劝说下,大湖村迎来了七月的第一场“新风实践”。而这场精简的升学宴,也是王英镇7月22日镇村干部大会上下发《王英仙岛湖“我为全国文明村镇争光添彩”活动方案》后移风易俗行动落地的鲜活例证。

此次活动自2025年7月启动,持续至2026年春节,聚焦六大板块提质升级,旨在让“全国文明村镇”这块金字招牌在全镇群众的守护中愈发闪亮。

回望王英镇的创文之路,“密码”藏在山水间,更落在细节里。全镇建成1个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9个村级实践站,同步组建32支志愿服务队,吸纳7000余名志愿者,涵盖老中青各年龄段。“十里志愿服务岗亭”升级为“百里志愿服务岗亭”,把便民服务点铺到了环仙岛湖的每一处角落。

2024年国庆期间,300余名党员干部放弃休假,开展执勤引导、景点讲解等服务,接待游客17万人次且实现零投诉,创下旅游服务新纪录。

今年“五一”,“免费停车、免费如厕、免费茶水、免费驿站、免费服务、免费品屯鸟汤”的“六免”服务再次圈粉,连续两年保持“零投诉”佳绩。

高山村志愿者为游客免费发放绿豆汤等消暑物品

其中,高山村志愿者顶着烈日为游客递上绿豆汤的画面,成了游客口中“最暖的风景”。

为让文明新风有标杆、能传承,该镇巧搭平台树典型。“七一”前夕推出“仙岛湖畔七仙女映初心”专栏,深度报道7名基层女党员扎根一线、服务群众的事迹;党员集中培训大会上,邀请尹传波、倪秀兰等五位楷模代表同坐主席台,并作为颁奖嘉宾,用“先进为先进颁奖”的方式,让榜样力量直抵人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更是邀请有着60年党龄的101岁老党员蔡定炉讲述初心故事,在红色传承中为全镇党员“充电赋能”。

一个个看得见、学得到的榜样,正带动着越来越多的王英人主动参与到文明创建中,让“仙岛闻名”的生态美,与“王英文明”的人文美交相辉映。

“我们将以‘争先进位、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激情燃烧、建功支点,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奋勇争先,在党员志愿服务的第一线担当作为,全力争创‘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全镇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王英镇党委书记孔祥鹏说。

记者手记:“一块屏幕”里的精细服务

王英镇地域辽阔,版图面积全县最大,由三乡合并而成。29个行政村星罗棋布,最远的杉木村、东山村距镇政府超50公里。过去,村干部参会往返至少2小时,遇恶劣天气更是两难。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的空间壁垒,高效开展基层工作,成为王英镇面临解决的当务之急。而随着“一块屏幕”的实施,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7月22日上午,王英镇党校会议室与国和片、东源片、西源片三个会场的屏幕同时亮起,一场镇村干部视频培训会正在进行中。

这是该镇今年以来举办的第五场视频会议,从“干部减负”到“童心关爱”,从“民意直达”到“政策落地”,依托数字技术的“云上治理”,正让这个集山区、库区、老区于一体的乡镇,悄然破解基层治理的空间壁垒。

“以往开会,赶路的时间比开会还长,有时候回到村里来不及落实工作天就黑了。”杉木村党支部书记贺继雄曾深有感触地说。

这样的困境,成了王英镇党委推动治理创新的起点。经过实地调研,镇政府投入3.4万元,在三大片区的中心村分别安装视频会议系统,打造“20分钟会议圈”。

如今,最远的村干部20分钟内即可到达分会场,会后能立刻回村落实工作。“一天能多干好几件事!”东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石纯清的感慨道出实效,不仅省下时间、经济成本,更让政策和精神“零时差”传至村一级。

暑假来临,留守儿童的安全与成长牵动人心。如何让分散在各村的留守儿童同步享受到专业资源?“视频关爱”连线会议给出了答案。

会议现场,镇消防队专业人员通过视频讲授消防安全知识课,用动画演示、案例讲解等方式,从如何正确用电到油锅起火的扑救方法,内容生动实用,中心学校心理教师在线开展互动指导,针对性解决留守儿童情绪疏导难题。

“以前请专业人士进村难,现在全镇孩子同步受益!”王文村团支部书记王梦楼点赞。这场“云上课堂”,让消防、教育等专业资源高效下沉,既送知识又送温暖,更探索出资源有限条件下常态化关爱服务的新路径。

王英镇“视频直达”会议

“乡亲们有啥难处尽管说,咱们现场听、现场办!”在“问题诉求视频直达”活动现场,王英镇副镇长彭易刚的承诺让分会场村民放下顾虑。

民生服务、环境治理、乡村发展……只要是村民的诉求,在主会场的镇领导、负责人都会当场回应,能解决的立即定方案、明时限,所有诉求录入电子台账跟踪督办。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好几趟镇政府,现在家门口就能对话,解决问题又快又透明!”新街村村民冯光祥的话,道出“云上接访”的民心温度。

从破解干部奔波之苦,到守护童心、直通民意,王英镇的视频会议创新,把“干部跑腿”变“信息跑路”,打通了政策落地、服务下沉、民意上传的“最后一公里”,值得点赞。

来源:黄石日报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