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年8月13日)
一封来自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
记录着水源区人民
守水护水节水
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的家书手稿
汉水家书·辉映万里山河
从十堰发出!

守水护水节水
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的家书手稿
汉水家书·辉映万里山河
从十堰发出!

守水护水节水
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的家书手稿
汉水家书·辉映万里山河
从十堰发出!

这封厚重的家书
看完,你绝对会红了眼眶!
一滴汉水,牵南北,润山河。
1952年,一个伟大的构想,诞生于黄河之畔。

第一声开山炮响,丹江口大坝正式破土动工。

△1958年,丹江口大坝破土动工
建成后的大坝巍然矗立,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蓄水工程正式启动。

仲夏时节,水位涨至160米,承载千年记忆的均州古城永沉水底。

△1968年,承载千年记忆的均州古城永沉水底。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 ,“二汽”迅速崛起,十堰这座山城亦焕发出全新生机。


2002年,神舟四号发射升空的这一年,南水北调工程也举办了盛大的开工典礼。

2005年,当中国科考队首登南极冰盖之巅,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擂响战鼓,数十万工程建设者扎根于此,他们说:爹,娘,莫要挂怀!等咱把这硬骨头啃下来,与您二老痛饮庆功酒!


几年后,二期18.2万移民完成搬迁,至此,十堰46.9万移民搬迁全面收官。
这场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迁徙,必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2013年,天上传来了“神十”天宫成功对接,“嫦娥”玉兔奔月的消息,地上也迎来了丹江口大坝加高加宽工程全线竣工的喜讯。蓄水位从157米升至170米。
汉水汤汤,清澈的丹江水注入北京团城湖,我们这群守在源头的人,对着电视机里的画面红了眼眶。那一天,有人在清漂船上插了面小红旗,他说:“水走了,咱的责任不能走。”
汉水汤汤,清澈的丹江水注入北京团城湖,我们这群守在源头的人,对着电视机里的画面红了眼眶。那一天,有人在清漂船上插了面小红旗,他说:“水走了,咱的责任不能走。”

这些年,调水量超700亿立方米,惠及调水沿线1.14亿民众,北京地下水回升、河北盐碱地焕新;渔民转型上岸,无人机巡库、机器人查网,护水智慧扎根土地;“守井人” 志愿服务自微光至倾城,一库碧水写满320万人人参与的答案,星星火已成燎原之势。

库区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总书记投来深切的目光。

向总书记报告!
丹心永向党,铁肩护清流!忠诚守护水源地!

潮头回望,神州气象日新。星轨间有探宇的身影,云端上有织网的脉络;田垄间生长着希望,山水间流转着清辉。城迹跃动的节奏,与九州舒展的韵律,共谱前行的序章。

千年水脉织就华夏新篇,志愿星火终成润泽山河的磅礴力量。

请祖国放心:我们誓当忠诚“守井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守护好这一库生命之水!

(作品主创:李龙伟、张文、徐进、吕涛、杨智、章永强、陈浩)
来源:十堰广电
(作品主创:李龙伟、张文、徐进、吕涛、杨智、章永强、陈浩)
来源:十堰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