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法寺镇上桂村,这个曾偏居武穴西南一隅的传统村落,如今蝶变为拥有“全国文明村”“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多项桂冠的乡村振兴样板。1910名村民在这片沃土上,不仅实现了家园的华丽转身,更培育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走出了一条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共生之路。
村容蝶变塑形 共治共享筑文明之基
步入上桂垸,目光所及是“拆通透、治脏乱、增新绿”策略下的和美图景。昔日危房杂地化身精巧的“四小园”,废弃砖瓦砌成景观小品,房前屋后绿意盎然。这场环境革命的核心是“共治共享”——村民议事会上,规划蓝图由群众共商;巷道拓宽、公厕修建,家家户户践行“三包责任制”,从“旁观者”变身“主力军”。

最具象征意义的是那面“二尺墙”。一户村民主动内移院墙两尺,彰显现代版“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文明底色。累计投入68万元,出让空地6600平方米,绿化6000平方米,让“一时美”升华为“持久美”,为文明生根提供了丰沃土壤。
乡风浸润铸魂 文化滋养育文明之风

环境之美催生心灵之美。上桂村将文明基因深植于公共空间与精神文化生活日常:

共享空间聚人心。灯光球场跃动青春活力,文化礼堂传承礼仪教化。共享厨房免费提供炊具场地,让红白喜事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共享阅读室3000余册藏书,成为村民汲取知识的“精神粮仓”。
乡贤智慧领风尚。乡贤联系点汇聚本土精英智慧,打造“共享直播间”,数字化的直播设备,更激发村民拥抱数字时代的自信;竹林寺酱品厂设立扶贫车间,与50余户脱贫户建立长效帮扶,书写着“先富带后富”的诚信篇章。


村规民约润无声。文明规则由群众共议共守,内化为行为自觉。油菜花节期间,村民以热情服务展现东道主风范,金色花海与淳朴笑脸相映成趣,构成最动人的乡风文明风景线。
产业赋能固本 融合发展强文明之根
精神文明的繁荣,离不开产业兴旺的坚实支撑。上桂村创新探索“三轮驱动”模式。

“金色花海”激活农文旅融合。上桂村连续举办了11届油菜花海节,作为主会场,围绕3000亩油菜花海,硬化了村级公路、修建了法治公园、村民广场等多个公共设施,实现了“景村融合”。周边村老农摆出自制的腐乳、糍粑,游客捧着热腾腾的桂花米酒倚栏远眺。旁边十四公里的景观大道不仅是路,更是一条串联起农田、作坊与远方的金线,“让花海变钱海”。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增收30余万元,让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云上经济”畅通共富新渠道。成立“花香为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回乡能人献策打造“田埂直播间”。爱媛果冻橙、五彩泡椒、佛手山药等特色农产品,借电商翅膀飞入全国千家万户,两年助农销售超百万,“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闪亮名片。

“绿色产业”夯实持久动能。盘活闲置坡地共建生态茶园,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少年文斌服饰作为“能人回乡”典范,年产值5000万元,提供100余个岗位。龙头企业长江矿业在年纳税接近亿元的同时,近三年即捐赠200余万元助力乡村建设,其连续多年的重阳慰问,更传递着尊老敬老的文明温度。
共富路上文明交响,发展路上百姓幸福。从“二尺墙”的无私退让,到直播田埂上的青春身影;从共享厨房里的节俭新风,到企业反哺乡村的大爱担当,上桂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环境之美、人文之美、产业之美奏响了一曲和谐共处的乐章。它深刻诠释:当群众成为建设主角,当企业融入乡土血脉,当传统产业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文明的种子便能在共同富裕的田野上蓬勃生长,绽放出超越一时一地的永恒芬芳。
上桂村的故事,正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支点建设的文明篇章,写下充满温度与希望的注脚,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让大别山精神愈发闪耀,让武穴当好支点建设黄冈排头兵的奋进步伐更加有力。
通讯员/夏婷 郭芷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