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的“戏剧中国”2024年度优秀剧目展演、湖北武穴文曲戏研究院演出的大型现代文曲戏《广济往事》于2024年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8月14日上午,“戏剧中国”专家组与《广济往事》剧组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
“戏剧中国”优秀剧目展演是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态化保留活动。自2019年开始,“戏剧中国”系列活动相继开展,作品征集推选活动、优秀剧目线上展演活动、全国小戏小品展演展示活动,得到全国戏剧界的高度认可与支持,并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领导的表扬和充分肯定。
湖北武穴文曲戏研究院演出大型现代文曲戏《广济往事》,经过“戏剧中国”组委会专家审议后,认为这是一部立意高远、制作精良之作,完全符合进京展演条件。该剧由许晓武编剧、黄鸣现导演、唱腔设计赵风、音乐设计丁永刚,方亚平、王必庭、周辉朝、叶金根等主演,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为大的历史背景,以“田家镇保卫战”发生前夕,广济县城即将沦陷为契入口。讲述了百年老字号店铺“大布周”囤积的三千匹大布归宿、命运的故事。塑造了女主人公林冬梅诚信本分、视布如命、以家为本、善恶能辨、爱憎分明的舞台艺术形象。展现出了一个普通民众、弱小女子在外族入侵、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民族意识、民族大义的自我觉醒,激发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抗击外敌的家国情怀。
演出现场,北京民族宫大剧院座无虚席,近千名来自北京的观众欣赏到文曲戏精彩的演出。文化和旅游部党建第五组指导员、国家艺术基金原主任雷喜宁,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总顾问、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组委会专家组成员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宋官林,中国戏剧文学学会荣誉会长、《文艺报》原副总编杜家福、《剧本》月刊原主编温大勇、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原主任谢柏樑,会长羊驰、党支部书记李东才、秘书长兼副会长孙晓燕,副会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杨立新,副会长、北京戏剧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李龙吟,副会长、北京电视台总编室原主任刘大敏,副会长、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王九成,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曲士飞,副会长、中国歌剧舞剧院剧作家董妮和理事、《中国剧本》文学总监张孟佳,文化事业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国杰等观摩了演出。
研讨会现场,会长羊驰主持会议:“今天与会专家在舞台上与观众席对话,此时还能感受到昨夜的戏剧余温,感受到所有演职人员带来的戏剧热情,大家以剧中人的身份畅所欲言对台下所有角色们说话,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提高剧目的质量,储备打造一台精品戏剧的基础条件。”
宋官林说“作为“天下第一团”,湖北武穴能保留这样一个团,是一种文化使命和文化担当。作为一个县级剧团表现出这样一个博大的主题,演出可以说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看出了编剧的一种精神追求。”他随后也谈到了戏曲演出与乐队水乳交融的关系,建议以后在演出中多加强合作。
温大勇说“这样一个年轻的团,平均年龄29岁,创作出的戏很大气,很精致,让我很感动。剧中的林冬梅、段县长个性鲜明,我就是被这个人物感动的。”他对剧中人物做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
谢柏梁说“这部戏写出了黄冈人、广济人、武穴人对国家民族的一种担当,写出了抗日救亡精神落在一个女子身上的伟大,文曲戏已经第二次进京演出了,我希望有第三次,成为文曲戏的一种现象来研究,给我们带来那么大的惊喜。”、
杨立新说“昨晚我看完特别激动,特别高兴能看到一台不一样的抗日戏。武汉保卫战用一个小布庄来写,围绕烧不烧三千匹布,用小的局部写大事件大背景,非常好。这个戏还能写出来更高的立意,个人感觉这个戏写小了,还应该突破一点,大胆一点,要往细致上写,这不是广济一个地方的小事件,这是一个关于全国抗战这么一个大背景下的小布庄的大事,这是一个全国题材,一定要好好打造,一定是好戏。”
党支部书记李东才说“从小处着眼,从小人物小事件出发,本身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武穴的领导这么重视文曲戏的发展,带来这样一台好戏,非常感谢他们,这也是对学会工作的巨大支持。”研讨会的戏剧专家们就剧名、剧情、人物、音乐唱腔、舞美道具都提出了宝贵意见,为该剧进一步打磨提供了有效的艺术保障。
“戏剧中国”作为新时代进程中的文化品牌活动,致力于“还戏于民,惠及大众”的宗旨,推动中国戏剧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鼓励支持基层剧院团、艺术院校和民营戏剧机构的良性发展,自2019年以来,从全国遴选出86部作品进行了展演,辐射全国几十个剧种,凝聚并形成了“戏剧中国”立足高峰,服务基层的良好格局。(摄影郭幸福)
来源/中经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