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武穴梓秀新村有群土壤“营养师”

秋时节,走进大金镇梓秀新村连片的农田,泥土的芬芳混合着淡淡的发酵气味扑面而来。不远处,一辆满载着深褐色液体的罐车正通过预设管道,将精心调配的“营养餐”均匀地注入田间。“可别小看这黑乎乎的液体,它可是咱地里‘吃’上的有机大餐,金贵着呢!”一位正在田埂边查看墒情的种植户笑呵呵地说道。这里,正是由武穴农水投公司倾力打造并成功运营的粪肥还田示范区的生动一幕。作为土地专属“营养师”,武穴农水投公司的技术人员根据土壤需求和作物特性,将收集来的养殖粪污科学配比,制成液态或固态有机肥,为土地送上“定制餐”。一场“退化肥、进粪肥”的绿色变革,正让这里的田地焕发新生。


图片


畜禽养殖业在保障“菜篮子”供给的同时,其产生的粪污处理一度成为困扰乡村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心头之患”。直排乱放,不仅臭气扰民,更威胁水体、板结土壤,丰富的氮、磷等元素反而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元凶”之一。


图片


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将“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归位?武穴农水投公司主动担当,联合农业农村、环保等部门,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在大金镇梓秀新村建设了占地约300亩的粪肥还田示范区。核心在于引入并成熟应用 “干湿分离、厌氧发酵、无害化处理、科学还田” 的一体化技术模式。通过对收集来的畜禽粪污进行标准化、工厂化处理,成功将其转化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液态肥和固态有机肥。这一过程,彻底剿灭了有害病原菌与杂草种子,实现了废弃物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的华丽转身,从源头上为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示范区的成功运行,结出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硕果。梓秀新村党总支书记杨愉锐给笔者算了三笔账:一是生态账,越算越亮堂。化肥的过量使用得到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显著降低。一片片土地因有机质的回归而变得疏松肥沃,周边水源和土壤环境得到保护,田间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二是经济账,越算越欣喜。对于养殖场而言,原本需要付费处理的粪污,如今“变废为宝”,既节省了处理成本,甚至还能通过销售有机肥增加收益。对于种植户来说,施用有机肥降低了生产成本,更显著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口感,市场竞争力增强,绿色、有机的品牌之路越走越宽。三是社会账,越算越活力。示范区已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绿色课堂”,吸引了周边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前来取经。通过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先进的种养结合理念和模式得以快速推广,为区域农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以前图省事依赖化肥,现在亲眼看到用了有机肥的地,土松了,苗壮了,结出的果子味道更醇厚,卖价也高了。这‘营养餐’真是喂到了点子上,这路子我们跟定了!”一位前来参观的种植大户信心满满地表示。


图片


首战告捷,未来可期。武穴农水投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继续扩大示范区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不断完善从粪肥收集、处理、运输到科学施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致力于推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武穴大地更深、更广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幅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武穴徐徐铺展。曾经的处理难题,如今已化为连接养殖与种植、贯通生态与经济的金色纽带,奏响了资源循环、环境友好、产业兴旺的乡村协奏曲。


通讯员丨苏琳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