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国鼎华明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协助、在武穴市实景拍摄的电影《丹墨向阳》定档于10月1日10时起,在爱奇艺网站开播(https://www.iqiyi.com/v_1wgp3ijzlvk.html?method=run_app),奇异果TV同步播出,为新中国76周年华诞献上一份厚重贺礼。

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命题下,电影《丹墨向阳》以武穴市的实践为蓝本,用光影艺术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这部由中共黄冈市委组织部、武穴市委联合多家单位打造的电影,是一部扎根乡土、展现人性温度的现实主义力作。

影片以广济县八峰山村的转型为核心,呈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冲突。矿业老板王德强(那威饰)的困境极具代表性:他通过开矿带动村民脱贫,却又因粉尘污染导致村民罹患尘肺病,甚至酿成王三明(亮子饰)的悲剧。这种“发展悖论”成为推动剧情的核心矛盾。驻村第一书记柳丹墨(崔语彤饰)与返乡青年王向阳(沛苏饰)的联手,则象征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如引进纳米钙技术)和群众共治,最终实现矿山升级、人居环境改善与产业振兴的三重目标。

知名作家陈楫春与编剧张智烽在联合创作剧本时,摒弃了脸谱化的人物刻画。王德强并非传统反派,他的慈善之举与环保愧疚交织,展现了企业家在时代洪流中的复杂抉择;柳丹墨作为年轻的组工干部,既有理想主义的执着,又深谙乡村振兴需尊重民意的智慧;而村民从“厌人湾”到“羡人湾”的转变,则凸显了群众主体意识的觉醒。这种细腻的群像描写,让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落地为鲜活的生命故事。

导演吴双选择在武穴实地取景时,3000余名当地群众参与拍摄,使影片充盈着荆楚乡村的烟火气息。从尘土飞扬的矿场到绿意盎然的“五小园”,视觉对比强化了生态修复的主题。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总监亮子曾执导《绿水》等环保电影,此次将纪实风格与艺术隐喻结合,如王三明之死用慢镜头呈现,粉尘如雪花般飘落,赋予悲剧以诗意化的震撼。

作为湖北省乡村振兴题材电影,《丹墨向阳》的价值远超艺术层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影片中党组织引领下的多方协商、科技升级驱动的绿色转型,正是中国基层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丹墨向阳》的成功,在于它跳出了主旋律电影的宣教窠臼,用真实的故事、饱满的情感和创新的表达,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当片尾主题曲《八峰山的故事》响起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蜕变,更是一个时代对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坚定回答。
作者 | 吴双印(1905电影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