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从一根光纤到万亿产业集群 武汉光谷蝶变的密码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湖北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诞生了很多全球领先、首发、首创的新成果。来看两个重量级成果↓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3.2TCPO所用的硅光芯片,可以让DeepSeek等AI大模型运算速度更快,价格不菲一块可以抵得上一辆汽车。

新一代的空芯光纤,只有头发丝的粗细,却能够让大数据光速起飞。如今,湖北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产品约占全球市场的25%,全国市场的50%。

这些科技成果的诞生地,正是湖北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光谷。走,去光谷解读湖北的创新密码。

05:03

中国光谷,是全国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976年我国的第一根光纤在这里诞生,因光而生,聚光成谷,到“十四五”期间,光谷已经聚集了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带动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万亿,产品销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

从一根光纤到万亿产业集群,光谷蝶变的密码是什么?实地一探究竟↓

在一家光纤的研制企业,总台记者佘利霞看到了空芯光纤,通过放大的模型可以看到,它是一个中空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让光信号在其中传输的时候,就像坐上了一台磁悬浮高铁,助力AI时代的大数据跑得更快。

长飞光纤光缆先进制造与应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理事长庄丹介绍,过去实心的石英光纤,传输速度是每秒20万公里,因为有衰减。空心光纤真空的情况下,几乎没有衰减,传输速度接近每秒30万公里,传输速度提高,时延降低30%以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打破国外垄断,把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被别人卡脖子。

在保持光通信领域领先优势的同时,企业也在拓展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位于光谷科学岛的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全自动化的洁净工厂里,智能天车24小时高效运转。这里生产的碳化硅晶圆,被用于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功率芯片。目前,碳化硅功率芯片多数依赖进口,而这一超级工厂年产36万片的产能,可满足144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芯片需求。

要对碳化硅晶圆进行精密切割,将其分离成一颗颗独立的芯片,则要用到高精度激光半导体晶圆切割装备。这是“十四五”期间光谷在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又一重要科创成果,它的切割精度可以达到5微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作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细分领域,激光被誉为“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光谷科创企业对激光的运用早已炉火纯青,如今在半导体、智能驾驶、新型显示等领域,诞生了众多科技研发成果。而如何做好研发成果的运用和产业化落地?光谷的探索是,政府搭建共享、开放、前沿的中试验证平台,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合力攻关,大大缩短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科技发展部部长 吴畅:我们以“用”为导向,所有需求都是来自产业的真实需求,根据产业需求去定义研究方向,真实解决产业上下链里真正共性的关键技术。最终将这些共性技术开发完成,共享给产业链上下游的所有合作伙伴。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现在已经是光谷的赛博新地标。每天都有很多机器人在这里接受动作训练、数据采集。在创新中心可以看到,制造人形机器人所需要的31种关键零部件,包括大脑芯片、激光雷达、灵巧手、减速器等,一多半都能够在光谷快速得到配套,而其中很多都是来自光电子信息企业。正是这种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更多的新成果、新业态,也让我们感受到光谷创新的蓬勃动能。

  • “十四五”期间,湖北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0404家增至近30000家,增长近两倍

  •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十三五”末的7439家增至46532家,增长超5倍,数量全国第四。

  • 技术合同成交额从“十三五”末的1687亿元增至55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从“十三五”末的2402亿元增至5743亿元,增长139%。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以光谷为原点的创新之光

正成为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来源:央视新闻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