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金盘垸征迁一线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科级干部刘凯
带领团队创新采用“政策+温情”双轨工作法
经过74个日夜的坚守
成功实现群众态度从抵触到支持的转变
这场攻坚战不仅创造了征迁新速度
更生动诠释了
基层干部“将心比心解民忧”的责任担当
7月8日晚7时许,市文化和旅游局副科级干部刘凯带领征迁专班再次走进郭老家中。这已是他们第30余次登门做工作,汗水浸透的衬衫记录着这位文旅干部的执着。
“你家只有200多个平方,如果奖励1万元,那每个平方就多了40多元。这个奖励3、4万元没有拿到,那真是不划算……”在半个多小时的沟通中,刘凯团队耐心讲解补偿政策,细致核算经济账目,认真倾听户主诉求,但这次仍未达成一致。面对僵局,刘凯立即启动应急机制。
目前,我们文旅局包保的这一户,经过评估和复评两个阶段,我根据计算公式,给他们初步估算了一下补偿额,但是拆迁户主对这个价格不满意,我们还要回去向党组汇报一下,然后进一步研讨,确保在政策范围之内尽可能让拆迁户利益最大化。
自郭金盘垸征迁工作启动以来,刘凯团队便以指挥部为家,建立起“线上+线下”的全天候工作模式:白天通过通讯工具保持联系,晚间和周末坚持入户走访。这种将刚性政策与柔性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逐渐消融了群众心中的坚冰。
房子刚装修好,一天都没住,刘主任就上门说要拆迁,从心底来说,我肯定是不想拆的,刘主任上午、下午、甚至晚上上门做工作,最让我感动的是遇到我不懂的,刘主任都细致耐心地向我解释,还带我到处跑各种手续,说实在话,这么热的天,都不容易,所以我心里想,算了,拆就拆吧。
“三个一”工作机制在这里得到严格落实:每日一晨会研判、每日一进度跟踪、每日一问题销号。当城市华灯初上时,征迁队员仍奔波在垸间小巷;面对评估争议,他们通宵达旦研究解决方案;签约冲刺阶段,“白+黑”的工作模式成为常态。最终,团队不仅提前完成评估清零和签约破零任务,还实现了首个机械倒房,为慢性病康复医疗中心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文旅局刘凯同志自4月28日启动征迁工作以来,连续74天奋斗在征迁一线没有休息,一心扑在征迁工作中,并迅速完成了征迁任务,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干部昼夜为公的政治担当。
深夜的郭金盘垸,刘凯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征迁一线。他常说的那句“征迁不是终点,而是群众新生活的起点”,正是对这74天攻坚战的最好注解——丈量的不仅是土地面积,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郭金盘征迁任务一定会圆满完成,全体征迁户一定会过上向往的生活,武穴的明天也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记者/朱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