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行走的思政课|“桥”见伟大抗疫精神 英雄城市绽放新光芒

位于武汉市硚口区同济医院门前的这座天桥叫做“同济健康天桥”,天桥的玻璃护栏上镌刻着来自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的队名和人数,这座桥被武汉市民称为“感恩桥”。近日,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这里开讲,主讲人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思政课教师吴文焕。

同济健康天桥,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这座桥承载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二十字,不仅是对那段艰苦卓绝抗疫岁月的深刻总结,更是激励武汉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疫情期间,武汉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如今,这种生命至上的理念已深深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武汉持续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武昌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还邀请专家定期坐诊,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守护居民的生命健康。硚口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AI医生系统,帮助医生更快速且精准地完成影像诊断。

抗疫时,全国一盘棋,各地援鄂医疗队和物资汇聚武汉。当前,武汉在经济建设中,同样发扬“举国同心”的精神,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武汉与长沙、合肥、南昌等城市加强产业合作,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汽车产业为例,武汉的整车制造企业与周边城市的 零部件供应商 紧密协作,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武汉的青年志愿者们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正在用行动书写伟大抗疫精神的新篇章。武汉某高校的“循声向阳”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3年,以“循声而行 向阳而生”为核心理念,开展支教、非遗传承、安全宣讲等活动,并积极参与红色精神传播及生态环境保护,累计服务超1万人次。

武汉还有众多“90后”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在光谷埋头攻坚激光器核心技术、从海底的地质微生物中 找到古代气候变化的规律、在蛋白世界里寻找新的科学可能……他们的坚持与付出、责任与担当,正是伟大抗疫精神代代相传的最好见证。

伟大抗疫精神激励着武汉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24年,武汉科技集群排名全球第13、全国第5,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9、全国第5。当下,武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武汉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发展迅速,通过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平行驾驶等先进技术,为每辆智能汽车的出厂“层层把关”。此外,众多科技型企业落户武汉,加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使武汉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走在全国前列,彰显了尊重科学带来的发展活力。

疫情期间,武汉与世界守望相助,共享抗疫经验。在新发展格局下,武汉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国际光电子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全球众多企业参展,不仅促进了技术交流,还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通过国际合作,武汉将自身优势与世界资源相结合,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武汉力量。

伟大抗疫精神,早已熔铸为武汉最宝贵的城市品格与精神财富。当下,我们更需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将其深植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挺膺担当、攻坚克难、矢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磅礴伟力。英雄的武汉人民,必将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激发澎湃动能,攻克发展难关,创造崭新奇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谱写更加辉煌的武汉篇章。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学生们聆听了这堂思政课,大家表示收获良多。尤可馨同学表示,“抗疫精神是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养分,它教会我们遇到困难,应该不畏艰险、逆行而上,我们应在日常点滴中践行这份精神力量。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好知识、成长成才”。

抗疫精神,是生命至上的坚守,是举国同心的力量,是舍生忘死的勇气,是尊重科学的智慧,是命运与共的担当。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学生黄子轩表示,自己将努力传承和弘扬抗疫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融媒体记者:康婧怡 邓哲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