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 奋力谱写武穴港产城融合发展新篇章

图片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战鼓擂,号角鸣。


武穴市委、市政府以建强“七大体系”为路径,以城乡统筹为方法,以促进富民强市为目标,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2023年被评为全省强县工程考核先进县市,2024年上半年黄冈市强县工程监测评估名列各县(市、区)第一。



01

建强产业发展体系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产业发展是富民强市的根本之策。工业围绕医药化工、绿色建材、装备制造3大主导产业,农业围绕生猪、双低油菜、特色水产产业,现代服务业围绕电商、物流、大健康产业,落实产业链“链长制”。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1亿元、增速7.7%,延续了连续10个季度位居黄冈第一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好于全省、持续位居黄冈前列。


图片


围绕锚定打造“循环经济千亿园区”目标,着力打造工业经济“百亿航母、十亿方阵”,全面发力。先后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近10平方公里的马口化工产业园,投资255亿元的中化学新祥云新材料项目、51亿元的华电武穴清洁煤电项目、36亿元的铁水联运项目等项目相继开工,诞生了黄冈首家百亿元产值的工业企业,32家规上企业创造了181亿元的年产值,超过武穴工业年产值的四成。



02

建强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图片


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武穴持续把改善民生工作落到实处,做精、做细、做实。推进13个融合型教联体建设,新改扩迁中小学校23所,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进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1+4+11+N”的紧密型市域医共体上线运行,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全省试点;建成市级失能半失能护理中心,改造升级13家农村福利院;投资14亿元建设1120套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房和1700套人才公寓;建设黄冈市首家职业病医院。


图片


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实施乡镇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政务服务“巡回大厅”活动,切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力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出资2亿元收购供热项目,为园区企业降低用气成本8%;投资8000多万元对田镇污水处理厂实施技术改造,企业污水处理成本降低18%。定期举办镇(街道)企业问题面对面交办会,在基层一线协调解决涉企问题。



03

建强基层治理体系            
筑牢社会发展基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武穴市坚持整体发力,推动治理力量协同化。实行市“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八联履责”、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双报到双报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乡镇干部“三在”、村级党员干部“领岗诺责”等工作机制,推动治理资源向下倾斜、治理能力向下流动。


图片


在全市建成市镇村三级综合调解中心,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调百般事,解千家忧。推广实施“爱心工程”,让吃饭难的老人三餐有保障,让暑期无人管的孩子有人照护,让留守妇女就近就业有收入。


图片


依托大数据中心,加快“一网统管”建设,实现市镇村三级贯通、线上线下高效互动的治理格局。投资6.9亿元实施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和综合治理项目,有力地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04

建强科技创新体系            
释放强劲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武穴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发放新型工业化暨科技创新奖励资金4800万元、5300万元,国家级“专精特新”、省级“专精特新”连续两年完成倍增,“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58家。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2.12亿元。


图片


提升平台支撑力,截至目前,累计引进科技副总15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及研发开发机构65个,其中,省级以上43个,国家级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


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力实施节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引进新型工艺等技改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全市先进制造整体水平



05

建强动力支撑体系            
激发干部内驱动力



武穴市“四大家”领导实行一体化分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分别联系镇街、村、社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要人才,包信访案件,打造成全市的战斗引擎。市直部门实行重点工作专项激励制度,形成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在乡镇层面(街道)实行“543”对手赛。将全市12个镇(街道)划分3个竞赛单元,让强的跟强的赛、弱的跟弱的比,每个地方都有出彩的机会。


图片


在村级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比拼。对优秀的村实行以奖代补,累计发放奖补资金6000万元,对考评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专项生活补贴。



06

建强品牌培育体系            
促进发展能级跃升



打响“纳米钙”品牌,大力发展钙产业;打响“湿地慢城”品牌,实施“千年广济·港城武穴”城市营销方案。在乡镇打响特色区域品牌,因地制宜打造山药小镇、油茶小镇、知青小镇等区域特色小镇。


在市直单位,打响业务工作品牌;在企业,打响市场品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家,省级绿色矿山达到3家;在行业领域,打响特色工作品牌。


图片


围绕“匡山西游、湿地慢城”两个旅游品牌,谋划、提升、推进大话嘻游、房车营地、通天河等一批重点特色项目,通过51公里多彩旅游路串点成线、连片成面,打通全域旅游大动脉。每年举办油菜花、佛手山药、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武穴美食等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宣传武穴的美景美食。2023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3亿元。


07

建强工作保障体系            
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武穴成立了强县工程领导小组,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基层,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任务,保障用地、用能、排放等需求。对市直部门、镇街实行分层分类精准考核。


2023年武穴承担了打造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深化供销社改革)、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厕所革命两项省级试点任务,试点工作均取得良好成效。


图片


以建强供销供应链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供销集团为龙头,以城乡一体供应链公司为主体,以集采集配平台为支撑”的供应链体系,加快打造“一仓、两网、四链”交融互通的城乡供应链平台,对内整合、对外合作,完善机制、提高效率、打造品牌、形成规模、创造效益。投资4亿元建设市级集采集配中心,“武穴云仓”集采平台投入运营,建成6个镇级、281个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基本形成“经济、便捷、高效、完备”的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紧盯问题关键症结,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政府+企业+政策资金+农户”四方联动,全面整合项目资金、人员力量,形成“组织推进市级统揽、试点安排市级统筹、项目融资市级统管”工作模式,累计融资3亿元,已改造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7.2万户,实施整村推进132个,在建和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终端145座,有力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图片



下一步,武穴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好强县工程各项任务落实,服务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武穴,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来源/武穴市委办公室、武穴市融媒体中心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