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湖北疾控健康提示:发热、关节痛、皮疹……警惕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不会人传人,但病毒会通过“人→蚊→人”循环扩散。

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流行范围呈持续扩大趋势。我国伊蚊分布广泛,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传播疫情。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基孔肯雅热的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可发生母婴传播,罕见情况下可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有哪些症状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是1-12天,一般是3-7天。主要症状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还可能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


01
发热

急性起病,发热大多是中低热,高烧可达39℃以上。发热的时间一般是1到7天。

图片

(图片由AI生成)

02
关节痛

可为首发症状。一开始可能是单个或两个关节疼,通常在24-48小时内,就会有多个关节疼,以手腕、脚踝等小关节为主,腕关节受压时疼痛剧烈(重要特征!)

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和僵硬在发病几天后就会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的这些症状会超过12周,有的甚至会持续18个月以上,个别患者还会留下关节功能损害的问题。


03
皮疹

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能出现在脸上,有的人会感觉瘙痒。


04
其他症状

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没胃口、头痛、肌肉疼等非特异性症状。

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国内尚无疫苗可预防,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基孔肯雅热如何预防?




1、清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媒密度

定期清理居住环境,像阳台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积水容器等易积水处,要及时排空或倒扣,避免蚊虫产卵。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剂,降低蚊媒密度。

图片

(图片由AI生成)

2、做好日常防蚊措施

室内可使用电蚊香、灭蚊灯等。夜间睡觉,尤其是在蚊虫活跃地区,使用蚊帐能提供有效防护,降低被叮咬风险。

图片

(图片由AI生成)

伊蚊活动高峰为早晨7:00-10:00及傍晚16:00-19:00,此时间段应避免前往草丛、树荫等蚊虫密集处。外出时,在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等成分的驱避剂,尽量穿长袖衣裤,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3、外出旅行防护

出行前,提前了解当地疫情,备好防蚊用品,做好防蚊措施。旅行结束后 2 周内,仍要做好自我防蚊叮咬保护,因为病毒感染存在潜伏期,避免将病原体带入境内,导致本土传播。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等可疑症状,需立即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及病毒传播。





来源/湖北疾控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