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穴法院四望法庭着眼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3+N”法官工作室新发展模式,全力优化多元解纷效能,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群众满意的基层善治之路。
1►
以法官工作室为支点,
协同构建立体化解决纠纷网络
2023年以来,四望镇以何桥村作为先行试点村,探索出“1+3+N”的运行机制,即片长统筹、法庭+司法所+专职法律顾问指导、N名法律明白人和乡贤调解员协作的多元解纷模式。根据四望镇村级治理网格体系特点,布局建立符合民情的法官工作室8个,定期联合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协商化解纠纷、开展法治宣传,选任12名德高望重的乡贤调解员,重点培养62位法律明白人,2023年以来协同化解46件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
以法官工作室为媒介,形成从
被动司法到能动司法的层级过渡
变“坐堂问诊”为“主动出诊”。2023年8月,四望镇村民刘某、陈某与张某三人在某工地施工,因劳务纠纷问题,到法官工作室寻求法律帮助。了解该案后,法官立即将案件汇报至镇综治中心。经四望镇党委会研究,当即决定由片长牵头,组织综治办、司法所、法庭、村委会派出专门调解员到当事人所在村成立“临时法庭”,经过调解,最终当场达成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变“单兵作战”为“联动会战”。2024年1月,何桥村发生了一起因房屋拓宽问题产生的邻里纠纷。由于乡贤对土地性质和使用要求不明,加之当事人抵触情绪较大,该村村委会随即将此事上报该镇综治办。经集体研究,由综治办牵头,司法所、自规所负责人参与,组织当事人到法官工作室进行调解。经过法律专员的释法答疑和耐心劝导,矛盾得到了实质性化解,双方握手言和并以锦旗向有关部门和调解人员致谢。变“群众上门”为“服务敲门”。通过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巡回审判、调解培训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
以法官工作室为依托,普法宣传
“进企业、进村户、进学校”
定期前往辖区企业,走进生产一线,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零距离“把脉问诊”,开展“法治体检”。以法治力量融入“共同缔造”为主题,联合辖区镇党委、派出所、司法所开展“法治夜校”,让村民沉浸式体验别开生面的普法课堂。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结合校园欺凌这一热点话题,向学生展示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后果,向校园欺凌说不。


下一步,武穴法院四望法庭将继续完善“1+3+N”法官工作室运行机制,奋力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积极引导村民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升乡村法治化水平,努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来源/长安武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