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平安武穴 善治广济 | 打造“诉前调解”平台,助力纠纷化解“加速度”
近年来,花桥法庭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法院党组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花桥、余川两镇丰富的红色资源、旅游资源,积极解码“枫桥经验”,发挥新时期人民法庭就地解纷作用,主动参与和服务共同缔造,减少诉讼案件增量,打造了“诉前联调,诉讼服务、司法审判、法治宣传”多能一体的法律服务平台。调解先行,勾画多元解纷同心圆。织密调解网格。将各村的党员、村干部纳入调解员名册,完善镇-村-组三级调解,发挥法官、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找人难、调解难、履行难”的法院难题,争取做到向村里“打一个电话就解决一个难题”。整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资源,将调处阵地前移,推动案件就地化解,如兰某等诉陈某、刘某等诉彭某数十名农民工讨薪案件,此类适合调解的涉及农村土地、提供劳务、相邻关系、“三养”等纠纷,均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化解,让法治力量更多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灵活运用办案策略,把法、理、情统一于个案,提升案件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如办理离婚、民间借贷案件,要求当事人到庭参加诉讼,建强案件的调解基础。涉企案件避免机械办案、就案办案,特别是重点项目、企业,慎用保全等强制措施,尽量通过以和代诉、分期履行等方式,降低企业涉诉风险,促进市场资金回笼。每月参加乡镇政府政法工作会议,分析收案情况,加强诉调对接,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建立健全与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调解组织的协作机制,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座谈,了解社情民意,对乡镇、村级排查的涉法涉诉涉访的风险隐患,及时介入研判,妥善协助花桥镇处理了王祥村朱某非法上访等情况,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扩大人民法庭的影响力。司法便民,描绘 “立审执”一条线。把握诉前调解、立案、审判到执行四个环节,牢固树立“案结事了”的司法理念,全面兑现“办事不找人”“首问负责不推诿”等服务承诺,对群众的“小案”绝不“小办”。针对乡镇当事人外出务工多打工经济、租房经济,充分拉长智慧法院服务半径,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律师服务平台、湖北移动微法院等,开展网上立案、缴费、调解、庭审、“胜诉即退费”等工作,实现群众“指尖”诉讼,法官“掌上”办案,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千里之外。联合花桥镇政府设立法律服务站、家事纠纷“圆桌”调解室、法官工作室,在余川镇设立巡回审判点、调解工作室,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采用微信、短信、邮寄等多种方式,为交通不便及缺少法律知识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程序指导,尽量把工作做在庭前,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法律文书,特别是婚姻家庭类、小额诉讼等案件,超40%案件经法庭做工作,能够当场履行,既减少了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的诉累,将群众手中的判决书及时兑现为真金白银,也进一步提升了办案效果,增添了社会诚信,彰显司法的力量。加强普法,引领新时期乡风文明。不断拓宽司法为民的辐射面,找准法庭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预防矛盾纠纷发生。定期为辖区内综治人员、网格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提供调解业务培训,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走进杨二岭村开展“垸子夜话”,现场调动基层群众用村约规范、用典型带动,用法治的力量解忧群众“心头事”。走进花桥中学担任法治副校长,宣传未成年保护的法律知识,深入预防校园欺凌,强化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护航祖国的花朵身心健康成长。制定“一企一策”清单,走进麒麟五金、亿美盛服装、广菱设备等企业,送法上门,聆听企业家的心声,减少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法律误区,降低如劳资纠纷等发生,当好营商环境贴心人。大力参与花桥镇红色老兵、平安大嫂等特色调解工作,变“坐堂办案”为“出门问诊”,满足不同群体日益多元的司法需求。同花桥镇综治中心联合调解的残疾人郭某诉张某离婚纠纷、余川镇车坊村童某诉刘某离婚纠纷,以及吴某诉徐某赡养纠纷等案件,均在诉前调解成功并履行到位,进一步体现了诉源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双赢”。
花桥法庭坚持能动司法,注重案件源头化解、实质性解纷,通过“府院”联动工作机制,指导调解、诉调对接等方式,打造“诉前联调,诉讼服务、司法审判、法治宣传”多能一体的法律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基层社会共治共享。希望基层法庭能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不断总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推诉愿治理、融入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促进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实现更大提升。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