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武穴中学1998届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兴旺向母校师生报喜:近日,全国众多科学家合作研发出了一种“全新疫苗技术-DC靶向性类病毒载体”,研究成果中也包含了武穴中学1993届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陶生策和他的科研团队一份功劳。
基于DVLP平台的HSV疫苗生产原理图及预防效果展示
疫苗是历史上最有效的医疗干预措施之一,显著减轻了全世界的疾病负担。据估计,疫苗每年在全球挽救了250万人的生命。尽管已经存在灭活疫苗、减毒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DNA疫苗以及mRNA疫苗等成熟和新兴的疫苗技术,许多疾病迄今仍然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使用,包括HIV、HSV-1、HSV-2等传染性病毒既没有预防性也没有治疗性疫苗。对于某些病毒,现有的疫苗仅具有预防作用,并不能消除已经存在的感染,例如HBV和HPV。在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癌症疫苗的开发仍处于早期阶段,在临床试验中仅仅取得了微弱的成功。这些健康威胁的解决需要疫苗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蔡宇伽团队联合复旦大学洪佳旭、应天雷团队,上海交通大学董瑞蛟、陶生策团队,以及武汉病毒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本导基因等多家单位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Dendritic-cell-targeting virus-like particles as potent mRNA vaccine carri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够特异靶向DC细胞,高效递送mRNA和蛋白的新型疫苗平台技术—DC靶向性类病毒载体(DVLP)。这种全新的疫苗技术既能够携带mRNA也能在疫苗颗粒表面展示抗原蛋白的三维结构,具有高效激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能力,可以显著防止新冠病毒感染,在被视为疫苗研发黑洞的单纯疱疹病毒的预防上也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为全球数亿的HSV感染者带来了治疗与预防的潜在手段。DVLP疫苗技术有望成为一个新型疫苗平台,在病毒感染、肿瘤、衰老的治疗和预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基于该项疫苗技术的抗肿瘤临床研究也启动了筹备工作。
▲ 图片来源:“Oriental ID Week ”微信公众号
陶生策的初中班主任朱三毛和高中班主任方崇高,每每提及陶生策这位得意门生,印象深刻,赞叹不已。他们纷纷给予点评:陶生策同学家庭生活困难,但他自觉自律,勤学勤思,读书态度好,道德品质高,他之所以能够有今天骄人成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他很有爱心,懂得感恩,不求名利,责任心强。陶生策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体贴入微,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以致在病毒研究方面才有现在的卓越贡献,他所崇尚的职业信念就是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造福社会,健康人类。
1993年秋季,陶生策从武穴中学考入山东大学深造,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硕士学位。2004年取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后,当年远赴美国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1月受聘返回祖国,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学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是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还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