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编制保障。我市出台《武穴市“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市长任组长的村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建立“市、镇、村、自然小组”四级联动规划机制,按照“一次部署、全面启动、分步实施”的思路,用3年时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
武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10个设计小组60人集中3个月时间驻村调研,让村民参与到规划编制各个环节。全市共计发放村民问卷调查9150张,召开各类会议共250场次。绘好“三类现状图”(外业调查底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图、住房建设现状图),梳理“两个问题”(现状比较优势、现状存在短板),明确“一批项目”(近期建设项目),划定“九条控制底线”。

坚持全市一盘棋,创新实行“六大统筹”,分类分级负责,集中科学布局,引导连片规划,确保村庄规划同各级上位规划相衔接,同各类专项规划相对接。统筹建房规划布局。镇级统筹,负责居民点布局,引导集中建设,鼓励多村联建。
全市梅川、余川、石佛寺、大法寺4个镇41个村实行连片规划。如石佛寺镇武山寨村、朱华村、魏高邑村、胡罗玉村、冯秀村、杨民望村、陈德荣村六个村实行连片规划,设置新建居民点1处,节约土地1159.5亩。
统筹污水治理规划布局。市级统筹,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协同,落实各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和设施用地范围。
统筹农村公墓规划布局。市级统筹,民政部门牵头,镇级协调,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公益性公墓。按照“科学预测、多村合建、节地生态、设施配套”的原则,目前全市已选定68处公墓建设点,逐一落实到村到地块。
统筹乡村旅游规划布局。市级统筹,文旅部门牵头负责,将旅游资源整合、创新旅游路线、发展规划布局落实到村庄规划。
统筹乡村产业规划布局。市级指导,镇级统筹,以生态科技农业为主,结合部分村庄特有自然禀赋和自然条件,适度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农文旅复合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统筹各类管线规划布局。在“三区三线”的底线管控下,同时对武穴市10个镇(街道)的文保、水系、给水、排水、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七类管线(网)进行现状摸底和规划界定,并纳入底线管控。

创新村庄规划做法,科学布局,节约集约用地,实行市级村庄分类和村级垸场分型。
市级村庄分类,即在市级村庄分类布局专项规划中将行政村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其他类五种类型,明确各类村庄的发展特征、规划重点、指标控制、设施配套等内容。
村级垸场分型,即在村庄规划中,将各行政村内的垸场(自然小组)分为“限制建设类、保留提升类和集聚新建类”。限制建设类,是对交通不便、设施较差、户数较少(少于20户)、空心房较多、房屋质量不好的自然垸,限制翻扩改建,原则上不配套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引导其逐步到集聚新建点或保留提升点安置。限制建设类不是马上拆除,而是到目标年分期改迁到位。保留提升类,是对常住户(人口)较多、交通较完善、空心房较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齐全的自然村,预留一部分发展空间。集聚新建类,是对需要迁建的城镇园区建设、道路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和库区、地质灾害区、重要景区的村垸,以及需要拆旧建新的限建区(含危房),由各镇安排一定数量的新建点。
截至目前,全市初步确定限制建设类自然垸(小组)7554个,保留提升类自然垸(小组)5876个,设置集聚新建类自然垸(小组)664个,预计规划期内可腾退村庄建设用地26000亩。
来源丨武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夏焕洪 叶卉 李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