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春和景明。


武穴市花桥镇蓝杰村新修建的将军大道,笔直通向太白湖畔,公路两旁黄灿灿的油菜花吐出清新的花香,紫云英花丛中蜂飞蝶舞,一幅陌上花开缓缓归的乡村美丽画卷铺展在清水粼粼的东河两岸。
这是武穴市交通部门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载体,挖掘红色资源,点亮蓝杰村美丽乡村幸福梦的生动实践。
蓝杰村,地处武穴市花桥镇东部,全村现有16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垸,952户,4328人,耕地面积5629亩,花桥镇第一大村。黄黄高铁、龙莲线县道、官太线乡道穿村而过,东西双河经村两端。
蓝杰村是红色故土、将军故里,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红十五军的策源地,走出了蓝侨、张春森2位开国少将。改革开放后,蓝杰村闭塞落后的交通制约了红色经济发展,压抑了村民对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希望与渴求。
今年81岁的村民蓝泽胜,提起以前的泥巴路连连叹气:“以前蓝志山垸进垸路只有2米宽,只能过线车、板车。五十年前,我在生产队,五更起床,挑130斤谷到郑公塔粮站,记2分工,一天争挑五担谷,10分工,人累得骨头散了架样。那时,村民上花桥街全靠脚走,没有一条好路,更不通客车。”提起现在刷黑的通垸路,蓝泽胜喜上眉梢:“现在好了,蓝志山垸路扩宽到5米,双车道,垸里有小车的村民越来越多,我两个侄儿有两辆车,出行太方便了。”
在蓝杰村将军大道开办榨油厂的蓝战舟,对厂门口的将军大道变化如数家珍。三十年前,他的榨油厂规模不大时,货车只能走在一条坑坑洼洼的沙土路上,如喝醉了酒般摇摇晃晃,沿东河边没有护栏,时有小车、货车、摩托车翻进河里。
以党委书记、主任蓝汉刚为首的新一任村“两委”,锚定“党旗红、生态美、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红色美丽村庄示范村总目标,借助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的东风,以路为媒,以路兴业,以“四好农村路”带动红色经济,打造了“畅、安、舒、美”将军大道,刷黑2.3公里,9个自然组、16个自然垸全部通上了双车道村路。
依路设景,移步换景,新建蓝杰公路驿站,2座交通公厕,安装3600米钢护栏,栽种绿化梧桐树500株,安装路灯65盏,设置将军大道、蓝杰大垸环湖路、张河口小学等地的标识标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同时,该村聚力挖掘蓝杰村红色文化资源,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将军广场、怡心广场,展示了蓝杰村红色精神和新时代风貌。重新修缮蓝杰大垸、张河口垸部分老旧破损房屋,改造为红廉馆、张春森故居,擦亮蓝杰村红色文化底色,成功入选全省“红色美丽示范村”、黄冈市“红色文化村”。
大道势如虹,路通百业兴。“四好农村路”带动了蓝战舟开办的榨油厂跨跃式大发展,以前,蓝杰榨油厂年加工菜籽15万斤,年收入3万多元。现在,榨油厂年加工菜籽、芝麻、花生200多万斤,收购粮食100多万斤,纯收入30多万元,客户群辐射黄梅、武穴7个乡镇40多个自然村,村路畅通给他这样在村里开店办厂的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红利。
蓝战舟徜徉在将军大道上,把他新近创作的诗歌《蓝杰赞》 “将军大道宽又畅,红色蓝杰美名扬。薪火广场红旗展,乡村振兴谱华章”分享到朋友圈。诗言心声,他的诗句也凝集了4328名蓝杰人的心声,正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美的“四好农村路”托起了将军故里人民的幸福生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