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武穴大法寺:绿色底色擘画“产村融合”发展“春色”

近年来,武穴市大法寺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深挖土地资源,抓好“1+4+N”产业布局,开拓创新特色产业模式,走出一条绿色、有机、健康的产业新路子。

在大法寺镇月塘村鲈鱼养殖基地,可以看到这里田成方、塘成网、渠相连、路相通,与连绵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湖北桦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张正波,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鲈鱼大王”。2018年,在外从事了20多年水产生意的张正波在能人返乡政策的感召下毅然回到家乡大法寺镇,在马口湖附近的月塘村承包了400亩水塘从事水产养殖,主养鲈鱼和黄颡鱼。

月塘村靠近马口湖,池塘水面面积特别大,水质也不错,养鱼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家乡的青山秀水,发展鲈鱼特色养殖,张正波成功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路。张正波说:“鲈鱼经济价值比四大家鱼要好很多,反季节养殖,效益更高。”如今,他的养殖基地鲈鱼年产量约60万斤,产品一般是销往武汉、南昌和长沙,仅这一项年销售额就可达500万元。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切实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大法寺镇梅均村过去是个落后的小山村,近年来,村两委依托仙姑山景区生态优势,实行“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开发仙姑山荒坡岗地,建设仙姑山北景区四季茶果园,将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走上“农旅融合、产业致富”的特色之路。

武穴市大法寺镇梅均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500多亩都是荒地,2015年村两委因地制宜开辟了果园基地,品种有冬枣、黄桃、梨子、杨梅等,现在年产值有50多万元。这些果树的种植,使得农户每年可以增收1万元以上。

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大法寺镇全面推进“1+4+N”产业布局。所谓“1+4+N”即重点发展黄泥湖1个万亩现代粮油基地,着力打造马口东湖现代渔业、凤咀水果、刘主苎麻、“百亩荒”林果4大千亩产业基地,做精做强做优油茶、蔬菜、瓜果、茶叶等N个500亩特色产业。

武穴市大法寺镇党委书记  肖翔:乡村走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我们要发挥油菜花海的文化优势,逐步形成以富硒为品牌的“1+4+N”农业产业化发展布局。要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发展要素,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把农业现代化做好,实现“产村融合”发展。

 疫情尚未结束  防疫不可松懈  

全媒体记者丨刘飞 刘维 何湘湘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