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武师附小明德分校 吴存明
平常上班,早餐都很简单,一般就是稀饭、馒头或者炒面。就是周末,难得休息,因而也懒得出门,在家里用大米、小米、黑米、玉米、薏米、红豆、黑豆、莲子、百合、芡实、枸杞等等炖上一小瓷锅稀饭。头天晚上洗好,放入炖盅,早上起床就可以吃,既简单,又养生。因此也很少出去过早。

一直听说有家店的豆皮做的很好,虽然这家店离我家不是很远,走过去也就几分钟,但一直没有去吃过。这次国庆假期,就想着去尝一尝了。
走进店里,哇,人真多,座位上、取食窗口前、过道上满满的全是人。店不大,就一排多窗口,有稀饭的、面食的、豆皮的等等。虽然是第一次来这里,但不用问就知道豆皮在哪了,那排得最长的队应该就是。

他们是不是都如我一样慕名而来呢?在前台付完款,拿到两个蓝色小牌,就跟着排队取豆皮了。我前面大约十多个人,大多数都是买两三份的。站了半天似乎也没什么动静,可能是一锅豆皮刚刚买完吧。吃早餐排那么长的队,除了以前学校读书的时候,在家应该算是第一次了吧。若是平常,是没那么耐心去等了。
大约十多分钟,我总算靠近了做豆皮的窗口。等待的时间正好可以看看他们怎么制作豆皮的。

做豆皮的是个约摸三十来岁的小伙子,另外一位阿姨就负责给他打打下手、买豆皮。一锅豆皮完后,小伙子用水把锅冲洗一遍,加一些油烧热,舀上一勺豆粉,左手迅速的把锅转动,右手翻动手腕,像是划了一个圆圈,将豆粉在锅里洒了一层。之后小伙子又迅速拿起一把类似油漆工用的刮刀一样的刮铲,仍然是左手转锅,右手用刮铲在豆粉上翻飞,一会便见那豆粉像一张白色的面皮一样薄薄的贴在锅上。

然后把三四个鸡蛋敲碎,倒进锅里,依然看他那把刮铲在锅里翻飞,把鸡蛋和皮子刮得匀匀的、薄薄的之后,盖上锅盖,焖上一小会之后,一张金黄色的、薄薄的散发着鸡蛋、豆子香味的豆皮子就做好了。
这时小伙子用手轻轻的先将皮子与锅分开一点、在锅边拖动一下,然后双手轻轻一带,那皮子仿似一张黄色的手帕一样,不曾裂开、更不曾断成几截,那样听话的在小伙子的手中翻了个面,那金黄色的一面朝底。然后如同被面上铺一层棉絮似的,铺上之前已经蒸熟的糯米,撒上鲜肉丁、鲜菇丁、鲜笋丁和卤干丁。

小伙子时而用刮铲压实糯米、时而将馅丁刮匀,时而将锅如帽子一样旋转。这样大约两三分钟,小伙子又如同颠簸箕一样的,将一锅做好的豆皮翻了个面,金黄的一面又朝上了。然后左手拿刮铲如尺、右手拿锅铲如刀一样整齐的将豆皮划成了小块,再撒上一些葱花。一锅豆皮就成了。
看小伙子做豆皮,真正体会到了“用心的人才能做美食。”整个过程,大概三分多钟。而小伙子自始至终是那样的专注,每一步都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如同是一段娴熟的手舞,刮铲、锅铲、锅在他的手中自如的随着他上下翻飞起舞。这样用心做出的美食,让人既增食欲,也放心。

这样的一份美食,自然也得慢慢品尝。店里那样的嘈杂,肯定是品不出味道的。将豆皮打包回家,也不急着吃。先盛一碗自己炖的,加有红枣,枸杞的银耳汤。然后喝上一杯温开水清清肠,这才打开包,一股香气顿时扑鼻而来,闭上眼,让这香味入鼻、入肺、入胃。趁着香、趁着热,先把那金黄的皮子轻轻的夹一小块,放入嘴里慢慢的嚼;再把皮子连同糯米馅一起放进嘴里,两者的味道是不一样的,皮子嚼着香而脆,糯米带皮子吃则又糯软香。

然后再将那些鲜肉丁、鲜菇丁、鲜笋丁和卤干丁等等一一的挑出来细细的尝一尝、品一吕,味道又是不同的。吃完一小块,再喝上几口银耳汤,这样口里多了一份甜味、又让豆皮吃起来不腻。
一个早餐,那金黄、糯白、葱绿、红枣与枸杞的红以及银耳如玉一样,看起来赏心悦目;而那鸡蛋、糯米、葱及其它食材混合的香更是醉人。

平常工作的忙碌,我又何曾这样慢慢的去享用一顿饭,要么是随随便便的凑合,要么是狼呑虎咽式的填肚子,要么是嘴里吃着饭脑中却是想着别的事,更有是推杯把盏似的交会,如五灯法师所言一样“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以至于都不记得每天都吃了些什么,更不记得那些食物的味道。台湾蒋勋先生说,当你的味觉越来越麻木之后,其他的感官可能也会流失,于是在创造力、竞争力等方面也自然会缺失。
所以,静静的享用一顿美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心灵的放松。
投稿邮箱 | 1791754982@qq.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