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十四五”的湖北答卷 | 湖北硬核科技如何“破圈”加速度?

 

在湖北“建成支点”的征程中,创新一直被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十四五”以来,湖北坚定不移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十四五”的湖北答卷》,今天来看湖北如何以“硬核科技”撬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 田思鹏:这,是本月刚刚入列的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怎么样,有没有被燃到?这艘完全由我国自主打造的航母,不仅块头大,更是全球首个装备电磁弹射技术的常规动力航母。其实这套“开创性装备”的背后,就藏有我们湖北科研团队的身影。湖北的工程师们不仅参与了电磁弹射技术的研发,还让这项引领性技术走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今年,在湖北东湖实验室,他们让1.1吨重的试验车7秒内飙出650公里时速,刷新世界纪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坐上“贴地飞行”的高速列车出游。

这还只是湖北创新果实的冰山一角。“十四五”期间,如同电磁弹射这样的重大创新成果在湖北竞相涌现:存储芯片实现完美逆袭,超大功率激光器打破国外垄断,就连稻米都能“变身”成黄金救命药。

科创成果遍地开花的秘诀在哪?看看湖北的“装备库”就懂了:从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到重点领域全覆盖的新型研发机构......这阵容,堪称科研界的“王牌天团”!

那么,这些依托高能级平台产出的“黑科技”,最终能不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呢?近期,湖北集中发布42项“尖刀”技术攻关成果,在展出的每一项成果旁,都详细标注了示范场景、应用单位以及投资机构,这样强调接力机制的构建,意味着尖刀并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一场协同创新的聚变效应。政府、产业、高校、金融资本与应用场景深度交融,才跑出了成果转化的加速度。

而作为技术应用的最后一环,“十四五”以来,湖北的高新技术企业从1万家增加到3万家,翻了两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增长超5倍!平均每天,就有25家科技型企业在这里诞生。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最关键的是,66%的科技成果直接在省内落地,真正做到“研发出圈,就地变现”。

从一项项“卡脖子”技术的破壁,再到一条条产业链的焕新崛起,“十四五”的湖北,用实实在在的“科创指数”,写就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指数”。

(长江云新闻记者 余旭东 田思鹏)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