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大悟县夏店镇朝阳村,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村委会门口的活动中心广场暂变“稻场”,金黄的稻谷铺得满满当当;不远处的田地里,饱满的金果梨压弯枝头;村内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依托本地资源,朝阳村把“土特产”文章做扎实,正勾勒出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生动图景。
稻谷满场晒
种粮户迎丰收
秋分时节,抢收正忙。在朝阳村村委会门口的活动中心广场,种粮大户李其海正带着村民翻晒稻谷,晒干的粮食随即运进仓库,整个流程顺畅又高效。
“我们村晾晒稻谷特别方便,一边晒、一边抢收,对我们来说是件大好事。天晴后我还要把剩余120亩水稻抢收完,全部拉到这里晾晒,今年亩产在1200斤左右,收成还可以!”李其海笑着说。
梨挂满枝丫
荒山坡变“金果园”
从晒谷场往村外走不远,连片的金果梨基地映入眼帘,硕大的果实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在果树间,熟练地采摘成熟的金果梨,随后运往基地配套的冷库储存。
村民梁春丽就是基地务工队伍中的一员,她的生活也因这片果园有了新变化:“村里路铺了沥青,环境越来越好了。我在家里把农活干完,就到梨园来打工,一年能赚个万把块钱,感觉很满意。”
据了解,这片金果梨基地是村里返乡能人牵头建设的。通过流转土地,曾经闲置的荒山坡地被盘活,建成了800亩高标准金果梨种植示范基地,还配套了能储存500吨鲜果的冷库车间,有效延长了农特产品产业链。
“今年是个丰收年,梨子个大味甜,亩产比去年增加了20%,现在每天能采摘1万斤以上。”基地技术员蒋泉介绍,预计今年金果梨产量可达260万斤,产值能突破千万元。
车间忙生产
“土产业”拓增收路
朝阳村的产业活力,不只是在田野间,还在车间里。
走进村内的纸杯纸碗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生产出的产品直接供应商超和武汉多所高校,据测算,今年车间产能预计达到2400万元。
另一边的中药材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仔细分拣艾草、夏枯球等药材——曾经不起眼的“苦药材”,如今成了村民增收的“甜产业”。
多方齐发力
未来发展有奔头
近年来,在孝感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和夏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朝阳村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发展金果梨基地、蔬菜大棚、纸碗厂等特色产业,累计带动全村4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打工增收”。2024年,朝阳村集体年收入已突破4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5倍发展系数,以‘幸福夏店、和美朝阳’为主题,聚焦产业优势品类,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之路。”孝感市税务局驻夏店镇朝阳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丁玉雄表示,后续还会打造自媒体和电商直播网上销售模式,打通与孝感首衡城的销售渠道,“为持续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
从田野里的稻穗、梨果,到车间里的产品、药材,朝阳村靠着多元产业“开花”,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也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越走越稳。
来源:大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