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今天,国家级媒体新华社、人民网报道了武穴这件事

屏幕这头

是武穴田间地头刚挖出的佛手山药

还带着泥土的芬芳

屏幕那头

是城市小区里下单后期盼的眼神

一根网线,一场直播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武穴新农人

如今手持云台

用最潮的方式

将家乡的优质农产品卖向全国。


今天

国家级媒体新华社、人民网报道了

武穴新农人在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的浪潮中

悄然书写城乡融合的生动故事

↓ ↓ 

图片
图片

湖北武穴:新农人竞逐直播新赛道


湖北武穴农民竞逐直播新赛道 。

湖北武穴农民竞逐直播新赛道。


又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在鄂东大地、长江之畔的武穴,丰收的喜悦早已超越田野的边界:电商直播间里,订单的提示音与田间的笑语交织成致富的乐章;非遗工坊中,千年艾香与新米的芬芳共同酝酿着乡村的新韵——一幅“产业兴、人气旺、文化浓”的现代乡村丰收新画卷,正在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


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始于一场深刻的蜕变。曾经,“脏乱差”是难以抹去的旧标签,“空心村”是无奈面对的现实困局。而今,漫步武穴乡野,“净亮美”成为靓丽底色,“活力乡”绽放蓬勃朝气。这场美丽蝶变,源于武穴对“千万工程”的深入实践,以人才为笔锋,以产业为墨彩,以文化为气韵,在千年农耕文明的沃土上,精心描绘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蓝图。


丰收的成色,不仅体现在颗粒归仓的喜悦,更彰显于发展方式的转变。武穴坚持全域统筹的发展理念,让乡村振兴的果实更加饱满、更具质感。从“一粒粟”到“一碗饭”的产业链延伸,从“一棵艾”到“一片香”的价值提升,从“一部手机”到“一条产业链”的业态创新,丰收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注脚。


乡村“领头雁”破局:“山沟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90后村党总支书记宋美霞直播卖农产品。

90后村党总支书记宋美霞直播卖农产品。


长江之滨,秋色点染。在武穴市梅川镇同心村的千亩板栗园里,又是一年丰收景——栗蓬缀满枝头,在秋阳下绽开青褐色的笑纹。然而,比自然秋色更炽热的,是90后村党总支书记宋美霞手中的一方屏幕。“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百园山区自然成熟的生态板栗,现摘现发,颗颗饱满,咬一口满是山野的香甜!”


谁能想到,这片被绿水青山滋养的优质板栗,曾几何时却因“藏在深闺人未识”、物流不畅而面临“栗贱伤农”的困境。变化始于这位年轻的“领头雁”。今年以来,宋美霞大胆创新,将直播间直接架到了垄上田间、果树之下。她举着手机,如数家珍地讲解,镜头扫过挂满枝头的果实,扫过农户们质朴的笑脸,也扫过了这片土地蕴藏的无限生机。屏幕另一端,订单数字如秋日溪流般欢快地不断跳动。


截至目前,这位“网红书记”已累计开展助农直播50余场,不仅直接为村合作社创收超过10万元,更实实在在地带动了5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近万元。“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关键要让乡亲们都掌握这门‘新农活’,一起走上致富路。”宋美霞的目光看得更远。她主动转型,当起了公益电商讲师,将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在她的帮助下,邻村龙顶寨一度滞销的800多斤辣椒找到了销路,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如今,在梅川镇,“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已不再是口号,而成为了触手可及、活力奔涌的乡村新时尚。


返乡“新农人”筑巢:“小腐乳”撬动“大产业”


返乡青年桂莉莉成为“带货达人”。

返乡青年桂莉莉成为“带货达人”。


“光头姐,我要两罐腐乳!”“能不能帮我带点家乡的土鸡蛋?”在大法寺镇上桂村的直播间里,返乡青年桂莉莉的手机屏幕被网友留言占满。这个曾经在一线城市做服装生意的姑娘,如今成了村民口中的“带货达人”。


2021年,桂莉莉探亲时看到村民种植的瓜果烂在地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咱家乡的农产品品质好,就是没销路。”她决定留下来,从拍炸油粑的短视频试水,没想到因“接地气”的风格收获大量粉丝。首月尝试快递邮寄农产品,就收到满屏好评。


随后,她找到村里做了三代豆腐的桂耀青,预付货款请他做100瓶腐乳,自己则拍摄腐乳制作的全过程,还设计了“光头姐”品牌。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腐乳销量一路攀升,累计卖出几万单。如今,桂莉莉的团队已发展到几十人,带动周边百余农户增收。更让人暖心的是,面对村民送来的鸡蛋、红薯等零散农产品,她坚持“零佣金”帮忙带货销售,“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是一把。”她经常笑着说。


桂莉莉的故事,是武穴人才回流激活乡村产业的缩影。今年上半年,武穴新增家庭农场22家、农民合作社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至9家;为4家省级龙头企业、69家农业市场主体发放贷款贴息181.79万元,缓解经营压力;签约农业产业化项目19个,总投资超41亿元,其中云南滇雪粮油10万吨油菜籽加工项目落地,填补了武穴油菜深加工领域的空白,让乡村产业从“小打小闹”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


非遗“新传承”破圈:“老艾草”香透互联网


吕氏香业工坊里,第十七代传承人吕志斌正给直播讲解制香技艺。

吕氏香业工坊里,第十七代传承人吕志斌正给直播讲解制香技艺。


“这是唐代的防疫香方,结合《本草纲目》的工艺,再用咱们武穴的蕲艾叶,才能做出正宗的艾香。”在石佛寺镇的吕氏香业工坊里,第十七代传承人吕志斌正给游客讲解制香技艺。三十年坚守,他让千年艾香技艺焕发出新活力。


吕志斌没有固守传统,而是不断创新:融汇家族古法与现代科技,选用武穴道地蕲艾叶,配伍青蒿、菖蒲等药材;研发出流云香机等16项国家发明专利设备,大幅提升制香效率与品质。他不仅撰写了《艾香中国》一书,成为高校文化IP,还在筹建中国传统艾香文化创意园,探索“非遗+旅游+研学”的融合模式。在武穴,特色产业与文旅项目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美雅食品将传统酥糖工艺与现代化生产结合,年产量达500万斤,产值近亿元;投资超2亿元的大话嘻游、广济云端等文旅项目即将开门迎客;第十二届油菜产业年会举办期间,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超300万次,带动周边文旅消费增长35%。


如今,武穴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4700人,其中农民4200人,年接待游客33万人次,营收8570万元,培育出1个国家五星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示范点,传统文化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亮丽,展现宜居宜业的和美风貌;更要“里子”厚实,蕴藏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武穴,一幅全域统筹、协调并进的壮丽蓝图正转化为生动现实。产业之花遍地绽放,人才活水润泽乡野,文化根脉赓续传承,组织堡垒坚强有力,共同筑牢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让发展的脚步愈发稳健。


展望前路,武穴将锚定目标,持续深化“千万工程”所蕴含的理念与方法,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在这条通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宽广征程上,武穴正以更加自信、坚定的步伐阔步前行,必将书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乡村发展新传奇。




图文/耿文辉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