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今年秋收时节,沙洋县结合秸秆禁烧、低茬收割等重点工作,创新推行“半喂入收割+长草机械捆扎+人工捡拾清运”模式。该模式有效破解了秸秆焚烧的难题,更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8月秋风吹,9月稻穗黄,田里机械作业声与人声谱成了一支丰收曲,长江中下游地区到处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农机手正在田间进行机械作业
9月8日天没亮,沙洋县沈集镇凤桥村党支部书记李克虎一睡醒就习惯性打开手机,扫了一眼:阴。他急忙爬起来,鞋都没穿好,就在村集体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今天阴天,大家各就各位,抓紧时间把田间的草(稻草)收上来,快快快!
不关心稻谷,反而关心稻草,有这种反常举动的可不止李克虎,而是沙洋县沈集镇所有村的村支书。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举动?这要从今年4月份的一次外出考察说起。
“去年国家超长期国债开始重点支持三北地区防风固沙建设,我查询资料发现草方格原料主要用的是稻草,所以就想能否抓住政策机遇,在原料供应上主动对接参与有所作为。”沙洋县农机发展中心主任宋景华说,沙洋县有134万亩水稻,可以产草65万吨,如果能合理利用,效益十分可观。
4月,宋景华和沈集镇6名镇村干部踏上了寻访考察之旅。去山东、吉林、甘肃,先后寻访考察了长草扎捆机生产厂家、草捆收储加工市场和腾格里沙漠深处固沙施工现场。
“走这一趟,不仅开了眼界,也帮我们开启了新思路,走出了新路子。”宋景华说,要把稻草销售到防风固沙区域,有三个难题。
正在收割的稻田
难题一:防风固沙需要长草,但荆门地区习惯采用水稻全喂入收割方式,水稻收割同时稻草被全部粉碎,不能用于防风固沙。
“必须示范推广半喂入收割方式,机械不足就找外援,解决长草留存问题。”
半喂入收割机正匀速进行“推剪”作业
沙洋县农机发展中心下足功夫,想方设法提前联络到随州洋马半喂入收割机团队,通过他们招引机手,8月下旬到沙洋县支援跨区作业。
很快,来自国内五湖四海的农机手都得到了消息,在收割期间,有200余台半喂入收割机来到沙洋。而沈集镇作为沙洋县整镇推进的试点镇,20个村调配有80余台机械作业服务。
半喂入收割机正匀速进行“推剪”作业
辽宁农机手崔丹就是得知消息赶来的。“这里作业都由镇村统一调度,免费提供纳凉和休息场所,中午有盒饭,价格有保证,服务暖人心,我一口气就收了500多亩,后面如果天气好,还能再收几百亩。”崔丹说,收割费每亩田74元,村民仅需支付34元,另外40元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补贴给机手,都是当晚结算不过夜。
难题二:割下来的草如何从田里收到企业?
“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发动村民组队收草和离田清运,按劳计费。”李克虎说。
这两天,凤桥村的信息员肖必龙很忙碌。农机手作业面积需要他记录,村民参与的工作也需要记录清楚。翻开他的记录本,一笔笔账记得非常细,每天哪些村民做了什么?是捆草?装车?还是运草?几个人完成了多少量,农机手作业面积多少……
“我们都是当天晚上7点算好当天的账,然后用现金结算。”肖必龙说。
这天晚上,5组村民龙兴云结算了装车费、运草费732元,他爱人李玉梅主要工作是搬运草捆装车,也结算了294元。“我们忙个上十天,两个人加起来能赚小1万了,比打零工强,也不耽误种油菜,县里真是搞了一个大好事。”拿到钱的龙兴云非常高兴。
长草扎捆机正在田间作业
“除了人工捆草,我们还在农机部门推荐下购置了小型长草扎捆机,今年我们大部分田块就采用的是‘半喂入收割+长草机械捆扎+人工捡拾清运’的模式。”李克虎说,通过对比试验,这种半机械半人工作业方式效率比纯人工高5倍,成本却比纯人工低40%。
难题三:通过谁卖草?
“县里有多家秸秆回收企业,村集体也可以把草收集起来,压包后统一销售。”宋景华说,在考察时,他就特别留意销售渠道,后来通过当地农机部门获得了防风固沙施工企业的联系方式,回来就帮助秸秆回收企业畅通了销售渠道。
这段时间沙洋县亚杰秸秆回收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负责人李银芳感觉站着都能睡着:“现在是收草的高峰期,以往碎草就是卷起来打包,价格也不高,今年收的长草,信息畅通了,很多内蒙古、甘肃、宁夏的客商闻风而来,销售价格一下子就上去了。”
工人们在秸秆打捆机前忙碌着
在合作社的收储点外,记者看到,村民们驾着拖拉机拖着稻草缓缓而来,一车车稻草堆放在收储点内。
有足够数量的半喂入收割团队,有长草机械捆扎+人工捡拾清运的好方法,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通过今年的试验示范,我们实现了‘三赢’。”宋景华说。
掰着指头算,村民增收了。农忙的间隙,通过捆草、搬草、运草增加了收入。“明年搞的时候可以更优化一点,让我们自由组队,按吨计量结算,这样更灵活,村民的责任心更强。”龙兴云说。
村集体也增收了。凤桥村计划收割1100亩水稻,大概产生500吨稻草,一吨稻草合作社让利收购价是600元,扣除成本,销售一吨纯收入约150元。“这忙活一段时间,村集体就能增收7.5万元呢!”李克虎笑着说。
环境得到保护,村民认识到卖草比烧草划算,以疏促禁效果立竿见影。“以前一到收割时,我们全在田里跑,生怕有人烧秸秆,今年稻草可金贵了,你看掉在路边的稻草都被村民捡干净了。”沈集镇副镇长谭娇凤说。
谈起感想,李克虎既兴奋又有点自责:“以前一说增加村集体收入,就想着发包集体资源,今年的试点让我发现,其实山水林田,村里的这些都是资源,我们村干部要做的就是找准突破点,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村集体增收的载体。”
夕阳西下,看着最后一车草送了出去,李克虎又翻出了手机,明天显示有小雨,保险起见,他和肖必龙拖来了油布,把堆放在临时收储点的草盖得严严实实。
“希望明天不下雨,能多收点草。”两人异口同声说道,相视一笑。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吴国成 图片来源:沙洋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