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城市更新,生活更美 | 刘家巷社区:菜园变车场,邻里添笑脸

以前这里一片蚊虫乱飞、臭味扑鼻,晚上连灯都没有,黑漆漆的一片。”站在刚刚建好的智慧停车场前,武穴街道刘家巷社区的李阿姨语气里满是欣慰,“你看现在,又干净又亮堂,大家心情都舒畅了。”


图片


从杂物堆积的荒废菜园到如今整洁现代的智慧停车场,粮食路西侧这片空地短短几个月就实现“华丽转身”。近日,随着施工围挡陆续撤除,刘家巷社区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粮食路智慧停车场建设已全面完工,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这一转变不仅有效利用了社区闲置土地,改善了社区公共环境,更将为周边居民提供近百个停车位,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


直面痛点,闲置地块成治理顽疾


该地块位于粮食路西侧,原属市粮食局所有。随着城市发展的变迁,这片土地一度陷入闲置状态。久而久之,附近居民便在此开垦菜园,导致杂物堆积、杂草丛生。挖坑沤肥所产生的异味和蚊虫滋生等问题,更是让周边住户备受困扰。而与它一街之隔的,是密集的住宅区、商超和集贸市场,人口密集,居民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停车难的问题愈发凸显。“每晚都在抢车位,路边停得横七竖八,吵架扯皮是常事。”居民刘先生回忆道。环境卫生恶劣、安全隐患众多、车辆乱停乱放、邻里纠纷不断——这块闲置地已然成为社区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


巧借东风,多元协同推进改造


刘家巷社区党委高度重视该地块整治工作,之前便有将该地改造为停车场的设想。但由于改造工作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清理、产权关系协调、建设资金投入、后续管理维护等诸多复杂环节,单靠社区一级力量难以推动。


今年初,借助全市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的政策东风,社区党委主动作为,在取得产权单位粮食局的授权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向上申报,成功将该项目纳入城市更新重点改造项目库。该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城市更新二区指挥部的主要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召开专题协调会,为项目把舵定向,确立"政府引导、城投代建、社区协同、民生优先"的改造原则,由城投集团代建代管,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和专业支撑。


图片


疏导并重,多方协作破解难题


“过程并不容易,”刘家巷社区党委书记陶露坦言,“最难的环节在于违建拆除和争取群众理解。”刘家巷社区联合街道城建办、共建单位及党员志愿者组建攻坚专班,带着规划效果图,反复向居民讲解停车场长远效益,逐户沟通倾听诉求,设身处地解决实际困难。同步对接市政、规划、城管等部门,明确地块属性与拆除政策,保障程序合法合规。


“是社区工作人员的真诚和为群众办实事的决心打动了我们。”菜农李婶感慨道。经过半个月持续努力,多数居民从最初的不理解、观望,逐渐转变为支持、配合,最终实现“零补偿”拆除钢棚5间及附属建筑约1500平方米,清理菜地约4000平方米,为施工进场扫清障碍。


图片


高效施工,智慧停车场落地惠民


清理只是第一步,建设紧跟其后。施工期间,社区和城投集团密切配合,经过50天紧锣密鼓施工——铺沥青、划标线、装灯杆、配充电桩、覆盖监控……昔日荒地迅速蜕变,一个现代化停车场已然成型。


新建的停车场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有序规划了81个标准车位,配备智能管理系统和新能源充电桩,布局合理,通道宽敞;地面铺设沥青,划线清晰规范;高标准照明灯杆和全覆盖监控系统保障安全;周边绿化美化实现停车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现在下班再也不用绕圈抢车位了,幸福感大大提升!”家住附近的居民王女士难掩喜悦之情。


图片


小切口大民生,创新实践基层治理


改变不止于环境,曾经因停车引发的邻里摩擦悄然消失,社区关系也更融洽了。“一块地活了,大家的心也通了。”社区工作人员感慨道。这一转变得益于城市更新政策的强劲推动、上级部门坚强领导和多部门协同配合,也离不开社区党委持续努力和居民的广泛支持。


刘家巷社区党委书记陶露表示,社区将继续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展公共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小停车场,大民生。刘家巷社区的这次探索,是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从回应民生诉求、多元协同推进,到最终落地见效——每一步都印证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温度。武穴街道将以点带面推动更多城市“边角地”变身“活力空间”,着力打造一批集停车、健身、休闲、绿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公共服务设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




通讯员/蔡雨 周信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