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守护外卖骑手权益!武穴法律援助中心伸援手

“受伤后公司想撇清关系,还好有法院和法律援助中心帮我讨回公道!”近日,外卖骑手小明化名)拿到武穴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后,心中悬了许久的石头终于落地。

2023年10月,小明与“饿了么”配送业务代理商速达公司化名)签订劳务合同,成为一名全职外卖骑手。同年12月,小明在执行公司安排的配送任务时意外受伤,可速达公司随后出具的离职证明中,却明确写着“解除劳动关系”一边签劳务合同,一边提“劳动关系”,速达公司的矛盾做法让小明犯了难。

2024年4月,走投无路的小明向武穴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法援中心迅速审核,认定其符合援助条件,当即指派武穴法律服务工作者周艳林承办此案。在周艳林的帮助下,小明向武穴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2023年10月11日至12月25日期间与速达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仲裁委支持了小明的请求,可速达公司不服,又将小明诉至武穴市人民法院。

庭审中,速达公司以“双方签的是劳务合同”为由,否认劳动关系。但法院并未被合同名称牵着走,而是聚焦劳动关系的核心特征展开审理。结合证据,法院认定小明的配送工作是速达公司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日常需严格遵守公司的配送时间、服务标准、考勤制度,劳动报酬也由公司定期足额发放这种“人身依附+经济从属”的关系,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

最终,武穴法院依法判决:确认小明与速达公司在2023年10月11日至12月25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

“新业态不是企业规避责任的‘保护伞’!”承办此案的周艳林表示,此案的判决传递出明确信号:认定劳动关系,关键看实质,而非合同名称。用人单位想靠签劳务合同“甩锅”用工责任,在法律面前根本行不通这一判决不仅为外卖骑手等新业态劳动者筑起法律屏障,更给类似案件审理提供了清晰参考,推动新业态用工更规范,让劳动市场的公平正义真正“落地生根”。

来源丨法治武穴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