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经济竞逐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襄阳市以一场看似寻常的企业走访撬动产业链升级的革命性实践,揭示了链式招商的深层逻辑: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让招商引资成为激活产业生态的“催化剂”。
此次阳光泵业项目的落地,生动诠释了“需求导向式招商”的精髓。当市经信局与高新区敏锐捕捉到链主企业铸造环节升级需求时,迅速启动“解码—破题—联动”响应机制,通过产业链图谱精准定位配套缺口,成功吸引行业龙头共建高端制造基地。这种将企业痛点转化为招商路标的思维迭代,使项目招引与产业升级形成深度共振。
这种“以商引商、聚链成圈”的模式创新,正在重塑地方产业发展基因。
市经信局与高新区的一场常规企业走访调研悄然掀起波澜。
车间内,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向调研团队随口说道:“我们的铸造生产线希望有更高端的技术合作。”
这个需求瞬间触动了调研人员的神经——作为国内装备制造领域的“链主”,该企业的需求恰是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升级的突破口。
于是,一场链式招商的序幕拉开了。
带着这条关键线索,市、区两级紧急“解码”:本地泵业虽强,但铸造环节需向高端再升级,才能实现整条产业链的跃升。更难得的是,该企业负责人透露,其合作伙伴、化工泵行业领军企业阳光泵业(天津)有限公司(简称阳光泵业)正寻求高端铸造件供应合作。
阳光泵业(资料图)
阳光泵业早已名声赫赫,若能将其引入,不仅能补齐本地铸造短板,更能串联起辐射中西部的泵业新版图。
说干就干,高新区的招商“引擎”迅速轰鸣。招商专班多次奔赴天津,带着精密测算的产业链图谱与定制化落地方案,与阳光泵业展开深度对话。
真诚与专业叩开了合作之门。2024年5月,阳光泵业襄阳项目正式签约,项目将建设面向高端军用、食品饮料工业、汽车制造工业、大型水利发电及水处理等领域高端离心泵制造和服务基地。目前,总规模7000万元的阳光专项基金首笔5000万元资金已完成拨付,阳光泵业(襄阳)有限公司今年年底将在高新区进行项目选址建设。
阳光泵业负责人坦言,打动企业的不仅是襄阳的区位优势及优异的营商环境,更是襄阳市及高新区“用产业链逻辑做链式招商”的独特思路。
当服务“链主”企业的视角从“解决一个问题”转向“激活一条产业链”,招商便不再是简单的项目引进,而是重塑产业基因的起点。
随后,高新区乘势而上,围绕“精密铸造—核心部件—整机制造”链条精准发力,针对离心泵产业链梳理出多个关键配套环节,开展靶向招商。
“通过常态化调研,精准获悉‘链主’企业的需求,以‘一链一策’强化要素保障,用‘链主’企业的吸附力集聚上下游企业。”在高新招商公司负责人看来,此次链式招商实践充分彰显了“服务头部、延伸链条、完善配套”方法的生命力。
如今,高新区正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各个产业的招商引资上,瞄准产业链薄弱环节与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加强引导、靶向扶持,招引培育一批具有固链、补链、延链、强链能力的企业,切实以“链主”企业引领深化产业链分工合作,促进上下游协同联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记者手记招商要“精”更要“深”
阳光泵业的成功招引落地,得益于触摸到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深层次逻辑转变:当服务“链主”企业的视角从“解决一个问题”转向“激活一条产业链”时,招商引资不再是物理层面的项目堆砌,而是触发产业链“进化”的化学裂变。
当企业负责人随口提到铸造环节的需求时,市、区两级招商人员没有囿于技术攻关的常规解题思路,而是将其视作产业链的“进化密码”。
这个思维转变极具启示意义:服务“链主”企业,不能是头痛医头的急救,而要以需求为支点撬动整条产业链的升级。就像阳光泵业项目的落地,表面看是投资的注入,内核却是“精密铸造—核心部件—整机制造”的产业链重塑。这种“把企业痛点当招商路标”的逻辑,重构了地方产业发展的底层算法。
更具启示意义的是其引发的链式反应。随着精密铸造短板补齐,高新区立即启动靶向招商,完善配套,让产业链在动态补位中持续进化。这种以“链主”企业为原点,通过吸附效应延伸产业链的“滚雪球”模式,正在重塑地方产业基因——从单个项目的物理叠加,转向产业链化学反应的持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