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穴市花桥镇
提起乡宴酒楼的老板彭志国
老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
“下暴雨送过来他全身都湿透了
饭盒上一滴水都没有。”
这位1976年出生的乡村创业者
用九年如一日的免费送餐善举
为独居老人筑起了一道温暖的“食安防线”
更用凡人微光点亮了乡村和谐的文明之路
火场惊魂启善念,三餐四季见真心
2016年的那个冬夜,彭志国永远难忘。同村独居老人吴老在家生火做饭时不慎引燃窗帘,浓烟滚滚中,他踹开房门救出老人。看着老人家中冷灶清锅、满目狼藉,这个硬汉红了眼眶:“要是有人送饭,哪会出这种事?”
说干就干!当年3月,彭志国在酒楼旁辟出“爱心厨房”,自费聘请3名专业配送员,正式开启“独居老人免费送餐”服务。他立下规矩:全镇独居、患病老人,只要一个电话或微信,无论早晚,优先备餐;刮风下雨,送餐不歇;配送费用,分文不取。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乡宴酒楼的送餐员穿梭在花桥镇连山片区的街巷村落,成为老人们最期待的“烟火信号”。
24小时的温暖接力,九载春秋的守望相助
“李奶奶,今天是萝卜炖排骨,趁热吃!”“张大爷,您女儿刚发来微信,给您加了份蒸蛋。”每天清晨5点,乡宴酒楼的“爱心厨房”便升腾起袅袅炊烟。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健康,他研究低油低盐菜谱,定期更换花样;为了让老人们的子女安心,他建立“送餐微信群”,实时反馈老人用餐情况;为应对紧急需求,他开通24小时热线,半夜送粥、雪天送餐已成常态。
郭大垸村89岁的独居老人陈老感慨:“国伢子比钟表还准,比亲孙子还亲!”在他的影响下,酒楼员工自发组成“爱心帮帮团”,不仅送餐,还帮老人代买药品、打扫卫生,上演了一幕幕关于“乡野人家里,近邻盛远亲”的暖心故事。
小善举撬动大和谐,微行动涵养新风尚
“彭老板做的不只是送餐,更是送安心、送文明”,花桥镇党委宣传委员方萌介绍道。彭志国的善举,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乡村互助的热情。如今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为空巢老人提供“敲门服务”;全镇党员及热心群众主动参与,在送餐员人手不够时进行接力,共同推动形成“尊老爱老、守望相助”的文明新风。
彭志国用三餐四季的坚守、九载春秋的奉献,打通了服务独居老人的“最后一米”,将基层治理的温度,藏在每一碗热汤里,融进每一次敲门声中。
接下来,在每一个艳阳高照天或是风霜雨雪夜里,彭志国都将继续用平凡善举书写新时代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当乡宴酒楼的炊烟与晚霞同频,当送餐电动车的灯光点亮乡间小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乡村创业者的生意经,更是乡村振兴路上永不打烊的“人间温情”。
通讯员丨王裕丰
编辑:刘进军
责编:刘飞
编审:吴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