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庙会“三宝”美食大赛激战正酣
10个县市区展开风味对决

龙门狮子头、牛气冲天
佛手山药炖排骨、佛手山药炖鱼头
写着写着小编都流口水了
开赛之前
让我们再看一下
这几道菜的硬核“简历”
毕竟能参赛的
那都是有“真本事”的
↓ ↓ ↓

凭借得天独厚的长江深水良港,早在民国时期,武穴港就成为湖北“七大商埠”第二位,并诞生了鄂东第一家电灯厂、第一家厘金局、第一艘趸船等。商贾云集带动全国八大商邦在此开设商号、投资兴业,推动各地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为多元化的“武穴美食”奠定了发展基础。淮扬名菜“狮子头”也随着商帮的崛起进入武穴,早期是商帮、商会酒楼的高端菜品,后以其“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的独特魅力,逐步进入寻常人家,经历代名师改进,现已成为武穴人重要聚餐场合必上佳肴。
“龙门狮子头”肉质鲜嫩,口感细腻,汤汁浓郁。既有猪肉的鲜美,又有马蹄、葱白等配料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曾在2024年武穴美食大赛中一举夺魁。此菜不仅象征着团团圆圆、富贵吉祥,还寓意着武穴在黄冈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中,必将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挥出排头兵的更大作用。

武穴,地扼“吴头楚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英豪在此演绎风云人生 。楚汉时期,樊哙在此筑城大战英布,现有茶山“樊哙庙”、连城湖“女儿城”等遗址。三国时代,武穴田家镇建有鲁肃府,孔明在此设坛“借东风”。南宋岳飞在此抗金,留下非遗岳家拳。武穴人余玠在此抗蒙,后转战合川钓鱼城。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此一战定乾坤,开启明朝盛世。晚清曾国藩湘军与太平军彭玉麟在此血战,留下“楚江锁钥”千古传说。纷争之地,造就武穴人民质朴彪悍、崇侠尚武的民风,也传承了一道极具特色的民间美食。传说古代出征前,为鼓舞士气,出发时都要“杀羊宰牛”犒劳将士,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情,坚定视死如归的无畏勇气,牛头烹熟用来祭天,保佑战士们平安归来。相传至今,“牛头菜”已演变成武穴本地用于接待的最尊贵、最顶级的菜肴。
此菜壮观魔幻、执刀分割、蘸酱入口、香酥软烂,吉祥如意。也寓意着勤劳勇敢的武穴人民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铆足“牛劲”冲刺奋斗目标,必将“牛气冲天”。

相传,禅宗四祖司马道信(武穴梅川人)为解决僧众白天劳作、晚上打坐念经的体能消耗,道信带领大家从山上采来一些药草补充体能,发现其中的野生山药不仅口感好,还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于是将野山药引种到寺庙的菜园里、田产里,或许是物通人性的缘故,本来呈条块状的野生山药渐渐长成了人的手掌形状,故美其名曰“佛手山药”。
千百年后,武穴佛手山药已成为现代人养生进补的王者食材,既是素菜上品,又是配荤佳料,可荤可素,或咸或甜,可炒可炖。每年的10月过后,在鄂东地区,无论宾馆、酒店设宴,还是家庭喜庆迎新都离不了佛手山药来制作各种上好菜肴。

鲜鳞肥硕自梅荆,冲里山泉入眼清。旺火枝燃香气溢,品之不尽是乡情。层峦叠翠的匡山脚下,烟波浩渺的荆竹水库蕴藏着一道闻名鄂东的传统名菜——“佛手山药炖鱼头”。
本菜采用荆竹水库鲜活鳙鱼(俗称胖头鱼)为主材,先用双低菜籽油把鱼头煎得两面香酥脆黄,再辅以武穴佛手山药、武穴豆果等特色食材,用小火慢炖。成品汤色奶白、鱼肉鲜嫩,汤汁浓滑,回味无穷。菜品寓意“头头得胜”,是招待贵宾必备的佳肴。因其富含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健脑滋补功效,对儿童、青少年以及脑力劳动者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