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佳节,秋高气爽。10月5日上午8点,迎着明媚的朝阳,武穴市一户普通居民楼前走进了一行客人:武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学平、武穴街道党工委书记王金华等,代表中共武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给工作在航天一线的钱航博士所在家庭授发“博士之家”牌匾和慰问金。
钱航博士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已经有近五年没有回到家乡。这次利用节假日之机,抽空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亲。他得知市委领导上门慰问,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2003年,钱航还在武穴中学读高一。学校组织学生观看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运送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转播录像。作为物理课代表,钱航自告奋勇给大家讲述火箭发射过程中体现的物理知识。“这个历史瞬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钱航说。
2006年,钱航如愿以偿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参与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航天方向)专业学习。用钱航的话说,初登大学校门时的他还不知道图书馆是什么样,凭借一股子韧劲儿,钱航大部分的大学时光都是在图书馆度过,与朝阳和星光为伴。
4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飞行器设计专业进行深造。那时候的钱航,目标更加清晰,“我很坚定自己的想法,就是投身祖国的航天事业”。2013年6月20日,当时还是博士生的钱航,作为首次太空授课的中央电视台科普讲解嘉宾,参与了全程直播活动。4个多小时的时间,钱航对太空实验进行了现场解读,并与太空教师王亚平成功做了天地对比实验。
在读研究生学习之余,在北京天文馆,经常能看到他担任志愿者科普航天知识的身影,这项工作延续至今。整个研究生阶段,钱航做了很多科普教育工作。他不仅年年参与中科院“公众科学日”的组织工作,还曾担任科普主讲人,也进入很多所中小学探索航天科技教育新模式。“我们面向社会大众策划了很多场航天科普讲座,很受欢迎。做科普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也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钱航说。
参加工作后,他全程参与了空间站建造载人发射任务。将航天员送上天的“中华神箭”长征二号F,就是出自钱航所在团队之手。长二F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款载人火箭,成功率达到了100%。在它的顶端,一个类似避雷针的尖塔状装置就是被称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逃逸塔。它承担着其中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在火箭发射过程中万一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意外情况,要确保航天员瞬间逃生、安全返回。
“我们需要对这个永远都不希望发生作用的逃逸塔细心又细心,因为它作为守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必须是绝对可靠。”“生死相托”这个词,在钱航的心里反反复复:“航天员进到你研制的火箭当中,就相当于是把性命托付给你了,我们必须得非常安全可靠地把他护送到太空当中去,才能对得起他这份信任。
逐梦九天,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共同梦想,也是一场前赴后继的时代接力。同冯韶伟、范高洁、高旭、钱航一样,中国航天8万青年人奋战在航天一线,占集团总人数近50%。他们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新的高度,沿着先人的足迹向新的征程进发,以奋斗者的姿态拥抱机遇与挑战,汇聚于浩瀚星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点亮一束辉芒。
远赴发射场归来,执行神舟十三号发射任务佩戴的臂章被钱航小心收藏在了抽屉里。2013年由女航天员王亚平领衔的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他作为博士生亮相在全国观众面前做天地对比实验。2021年,他作为奋战在航天一线的火箭设计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手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他每次都出现在“天宫课堂”的地面课堂,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我热爱志愿服务工作,无非是想让更多人爱上飞向宇宙深处的航天器,喜欢上头顶这片璀璨闪耀的星空。”谈到这儿,钱航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从探月梦启航到携带月壤满载而归,钱航的每一份科普教育素材也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蒸蒸日上。钱航带头组建“领航科普”团队,以五十余名青年航天设计师为主,深耕航天科普。“我们在航天科技教育内容深度上在进一步增加,会涉及到火箭背后的飞行原理,卫星轨道动力学等。”钱航介绍,团队还会把身边同事的奋斗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传承航天精神。
不仅如此,他还是资深科普作家,在《天文爱好者》《知识就是力量》等国家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发表过百余篇科普文章,陆续出版十几本科普著作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涵盖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北斗导航等领域。
钱航在多种场合,用各种方式丰富着航天科普志愿活动的形式。“星际奇航”是钱航给自己起的笔名,他的每一次出现,都像在带领我们仰望苍穹与璀璨星河展开一段对话。虽然工作很忙,但他依然解锁了很多人心中关于宇宙的未知。眼下,这位科普“旅人”,正在航天一线开展工作,下一程由他“导游”的星际奇航科普之旅将更加精彩。
通讯员丨帅又龙(综合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北京天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