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武穴梅川镇:“院+镇+村+企+民”五方联动 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武穴市梅川镇紧紧围绕打造“科技引领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产业提效辐射区、一二三产业先行区”总体思路,以“三水两菜”(水稻、水果、水产、蔬菜<食用菌>、油菜)为方向,以农业科技赋能“510”工程为抓手,以黄冈市农业科技服务站为平台,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梅川镇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园为基地,实行“院+镇+村+企+民”五方联动的方式,将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成熟的高效模式、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在梅川镇落地,实现多学科融合,高科技赋能,从而推进产业升级、效益提升、农民致富。

“实行吊蔓栽培,既有利于叶片充分接触阳光,也提升了田地里通透性,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用这种模式出来的西瓜能够达到每个重量一致、外观颜色一致和内在的品质一致。”在武穴市梅川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专家正在为当地农户传授西瓜吊蔓栽培、嫁接、吊挂、分批授粉等新技术。

近年来,武穴市梅川镇依托梅川河独特自然资源禀赋,打造“一河两岸”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园,形成了一条集“草莓和高端水果采摘、优质稻种植、水蛭—蔬菜和鱼-稻混养”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带。但随着示范园的发展壮大,农业技术短板日益显现,亟需科技支撑。面对产业发展难题,黄冈市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多次实地调研,为梅川镇“量身定做”产业发展方向,带来“科技套餐”。

5月12日,武穴市梅川镇与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签订《院镇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协议书》。这意味着黄冈首个院镇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正式揭牌成立。黄冈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陈展鹏说:“这次我们带来了很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在水稻生产上面运用最先进的早晚稻品种,像早稻配秋玉米,然后接茬高档食用菌,每亩能够让农民实现1万元以上的收入。”

科技赋能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在黄冈农科院专家指导培育下,该镇种植大户胡贵金也从以前传统的耕作模式推行早稻-秋玉米-油菜苔轮作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但形成了富民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富了村民口袋。“过去做一季水稻,现在通过专家指导种三季,开始种早稻,早稻收起来种玉米,秋季玉米种起来种油菜苔,一季水稻最多搞一千几百块,三季预计达到一万来块。”种植户胡贵金兴奋地说。

“截至目前,依托黄冈市农科院的专业优势,连片打造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10个,实用新技术14项,高效新模式8项,培育现代农业科技企业6家,辐射面积9000余亩。用科技的力量解决三农发展的技术方面瓶颈问题,打造梅川镇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成功典范。”武穴市梅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通说。

记者:刘飞 刘维

编辑:张九冬 责编:刘飞 编审:吴志刚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