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小故事看陈其村缔造幸福生活
(通讯员 黄雄 刘笑若 刘胜德)3月,漫步武穴市花桥镇陈其村,平整干净的道路、气派的屋舍,郁郁葱葱的良田美景映入眼帘,展现出环境整洁、舒适惬意的乡村之美。自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干群同心协力,共同参与村庄改造,一件件共同缔造小故事,见证着陈其村乡风文明、生态和谐的宜居宜业新景象。
各退一步 建成“和睦坡”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清康熙年间,两家邻居互让三尺形成的“六尺巷”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如今,各退一步的“和睦坡”故事在陈其村上演。
“和睦坡”起初并不和睦,村民朱银发和朱国强两家各自散养了家禽,为了争占地盘,多年来各不相让,让本就狭窄的坡路更加拥堵,公共区域变得脏乱不堪。
为了建设宜居和美乡村,陈其村抓住共同缔造活动契机,召开户主会、垸子夜话,充分了解群众诉求。村党总支书记陈平华和党员朱松林三次上门调解。
最终,朱银发和朱国强两家冰释前嫌,主动拆除自家的猪圈和鸡圈,并将家禽家畜合理规划圈养到位。如今干净整洁的“和睦坡”便是邻里关系和睦的生动见证。
主动让利 扩宽“让一角”
以前,陈其村村道的袁垸进口处只有三尺宽,车辆难以通行,路面坑洼不平,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但整修、拓宽村内道路,需要村民们的积极配合。
陈其村3名村干部和3名党员,连续5天上门与村民朱先国沟通协调,用乡村振兴的“大道理”和邻里和睦的“小道理”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带头拆除自家柴房的一角,让出三米宽的村道,方便村民们出行。
第六天早上,想通的朱先国主动来到村部,对陈平华说:“我们村民走了大半辈子泥土路,如今村里要扩宽村道,这是惠及所有人的好事,我愿意让一角用于修路!”
就这样,他无偿让出了自家柴房的一角,在他的示范作用下,其他6户村民也开始拆围墙、拆厨房、拆私厕……腾出一隅方寸空间,让出宽阔的大道。在大家的支持下,泥坑小路不复存在,如今村民走的是一条宽敞整洁的水泥大道,犹如村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
投工投劳 改造“和顺塘”
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陈其村党总支先后召开6次垸子夜话,倾听村民心声,征求村民意见10余条,其中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垸口水塘——和顺塘的改造建设问题。
垸口水塘荒废多年,满是绿藻,淤泥久未清理,散发恶臭。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开展后,村两委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后,决定整治垸口水塘。
村民们得知此消息后纷纷主动参与整治,打捞杂物、运送垃圾、清淤护砌,投工投劳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努力。筹资10余万元,仅用2个月时间,垸口水塘就大变样。
“这里原是口死水塘,多年来污水横流、藻类丛生。治理之后变得清澈见底,我们每天傍晚就在塘边散步,这里的环境可比以前洁净多了!”村民朱向生感慨道,和顺塘的成功改造,真正实现了顺民心、惠民生、共建共享。
陈其村通过开展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乡里乡亲更加和睦、村庄环境更加宜居,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陈平华说,“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没有终点,只要把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能为村民托起幸福的梦想。”
来源丨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