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旭成通过中医手法缓解“阳过”患者咽痛。
12月29日上午,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症指导中医专家组成员、武汉市新冠肺炎诊疗中医药专家组组长李旭成接诊了前来复查的付奶奶(化姓)。这位88岁的老人仅服用宣清和化方一周,并配合饮食调理、局部穴位按摩等治疗方式,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一周后肺部阴影明显变小,胸闷、气短、乏力、咳嗽等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近期,由于基础疾病合并新冠感染的患者就医需求明显增多,武汉市中医医院组建了危重症急救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支援各临床科室危重病人救治,并对全院危重病人实行“一患一方案”的中医特色治疗。从“阳过”到真正“阳康”,如何通过中医特色调理康复?武汉市中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旭成送上“独门秘籍”。
李旭成坐诊观察“阳过”患者舌象。
■ 科学制定系列防治结合方剂
中医辨证施治“显身手”
2020年疫情初始,任国家重症救治指导中医专家组成员、武汉市新冠肺炎诊疗中医药专家组组长的李旭成根据疫病“湿”和“毒”的特点,在原有经验方“感冒退热方”的基础上,研发出“宣清和化方”并获批备案,成为湖北首批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中药制剂,投入临床后,疗效明显。针对此次新冠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奥密克戎病毒的感染具有明显的风热属性,对于大部分轻型、普通型的患者会根据病毒致病的风热毒邪性质进行疏风、清热、解毒的对症治疗。”李旭成介绍,医院结合三年抗疫经验,整合名老中医团队的诊疗经验,发挥中医药优势,科学制定了一系列防治结合的方剂,如:茶饮预防方、防治结合方、感冒退热方、宣清和化方和麻甘止咳合剂等。与此同时,医院已建立互联网医院并开通多专科网络问诊,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科学居家治疗及用药建议、在线开方、药品配送到家等服务。李旭成表示,对于重症的患者,医院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的诊疗指南为基础依据,结合病人的症状特点采取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如为其插管治疗或是进行高流量氧疗,配合抗病毒、抗炎、抗凝治疗,结合中医宣清和化方、营养支持以及中医外治疗法等。对于正在康复期的患者,则会根据患者脾肺气虚、气虚湿困、气阴两虚或是肝郁等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 核酸转阴不代表彻底康复
“邪气已去”或“正气渐复”时仍要注意
“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和病毒的战斗就此结束,刚刚转阴后的身体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相对脆弱的时期。”中医认为,“阳康”后的患者普遍存在“邪气已去”或是“正气渐复”两种状态。新冠康复者由于正气不足,尚有残留的新冠之“邪”,正邪交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气短、胸闷、乏力、焦虑等,脾虚、气虚或者气阴两虚的症状较为常见。李旭成介绍,针对脾虚患者的治疗可选用一些中药,如黄芪、茯苓、砂仁、陈皮、淮山药、薏苡仁等,有食欲不振症状可适当添加山楂、麦芽;喉中有痰可适当加一些桔梗、苏子、莱菔子;咳嗽较明显的可加一些杏仁、川贝等。气阴两虚的患者,一般还会出现干咳、少痰、咽喉不利、失眠、盗汗、舌淡、少津,也可伴有手足心热、乏力、大便干燥等症状,则多选用一些益气养阴的药,如太子参、麦冬、芦根,若出现失眠、心烦,可添加酸枣仁、百合;干咳较明显可加枇杷叶,也可炖梨饮水食用。
李旭成提醒,“阳康”转阴后若仍有一些咳嗽、少痰等症状,无需过度担心,要对战胜疾病抱有信心。对恢复过程中患者的咽部刀割样疼痛、咳嗽,可以通过天突穴,即胸骨柄上端凹陷处至下颚部位的皮肤进行刺激,至局部皮肤出现瘀紫,有如刮痧达到的效果一样,有较好的缓解咽痛、减轻气管痉挛止咳的作用。但仍有四点需要注意:第一,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戴好口罩、勤洗手、少聚集,防止出现新冠二次感染以及流感病毒、腺病毒、细菌感染等“外邪入侵”。第二,在饮食上要注重营养,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忌生冷之食,避免引起脾胃损伤,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第三,要谨防“情之所伤”,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多喜忧、思虑及担心。第四,疾病康复期,不应过度、过多地进行运动锻炼,应适当休息,保持体力,可适当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

来源丨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