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声音,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更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声音。推广普通话,对于消除语言隔阂、增进人际沟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2022年9月12日至18日为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活动主题为“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

推普小知识
Q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怎么回事?
A
为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通过开展推普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行规范汉字,在全社会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良好氛围。
Q
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
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共同语的普及程度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力推行、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既是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是符合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推普参与意识和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进一步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和整个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Q
什么是普通话?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Q
普通话的发展
A
普通话最初起源于古雅言,而明清官话是现代普通话的前身,在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将普通话正式定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到了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Q
为什么要全国推广普通话?
A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我国各民族的交流与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推广普通话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国跨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素质,知识、能力和良心修养的综合反映。
Q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冲突吗?
A
方言可以算作地方文化的一部分,而普通话的普适性与易懂性可以作为大众学习地方方言的一个桥梁。大众对地方方言的学习热情高涨,比如粤语、东北话等,有些比较难懂的方言需要普通话的辅助才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推广普通话,带动方言发展,对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