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武穴:筑梦美丽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现代港城、创新强市、城乡一体、生态武穴”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精准脱贫、“三乡”工程、乡村清洁、绿满乡村、城乡一体、质量强农、基础提升、改革创新、文化传承、红色“头雁”等“十大工程”,聚焦聚力乡村振兴发展,积极探索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武穴路子。

走进大法寺镇上桂村,这里田成方、树成行、沟相通、路相连,碧水环绕,绿树成荫,黑瓦白墙,错落有致。然而,谁也想不到,眼前如诗如画的水榭亭台,几年前还是一片狼藉。

村民 桂来雨: 原来刚开始的时候这里是一口池塘,当时呢,这里是一团糟,四周全是猪圈厕所,死猪、垃圾全部浮在池塘上面。

2014年,在能人回乡政策的感召下,在武汉创业的致富能人桂堂松回乡当起了村书记,带领村民共建美丽乡村。然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要改变现状,整治村庄,就必然涉及到村民们的切身利益。开始,桂堂松的一腔热诚,换来的却是乡亲们的强烈反对。

大法寺镇上桂村党支部书记 桂堂松:老百姓开始坚决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呢?把他们的猪圈、厕所都拆掉了!

从反对,到拥护,这一转变过程所经历的艰辛与酸楚,只有桂堂松和村“两委”班子心里明白。在一次次的上门劝说中,支持桂堂松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拆猪圈,建广场;盖新房,建村部;添设施,修道路;种树苗,建花园,垃圾分类也变成人人参与的新风尚。

大法寺镇上桂村治保主任 桂田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干部带头、村民自治作用多方面多层次宣传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让村民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池塘成景观,昔日的穷山村旧貌换新颜。

大法寺镇上桂村党支部书记 桂堂松:从2015年开始,我们村共投入了800多万元建设4个群众文化广场和一个法治公园,改造了祠堂,实现了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美化、环境的绿化、垸场的亮化。

如今的上桂村依托一年一度的油菜花节,创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凝聚了人气人心,打造了这里独具特色的美丽村庄形象。

村民 : 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呢?我们的环境好、卫生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上桂村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正是我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我市共统筹整合资金3.82亿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级建成50个达标村、3个示范村。大法寺镇李边、梅川镇张牌等 9个村列入省级提档省级试点,余川彭河、刊江团山等14个村纳入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大别山美丽乡村建设,2019年,上桂等13个村成功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52个村申报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村,余川镇获评“湖北省森林城镇”和“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新增14个省级生态村。截至目前,我市已建、在建的64个美丽乡村与上桂村一起齐头并进,正以不断积聚的实力点燃乡村振兴的明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