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禁烧+利用”双向发力!花桥镇秸秆治理破局见效

“大家再加把劲,尽量码整齐方便运输!”11月11日上午,天刚放晴,武穴市花桥镇戴伯彰村的农田里便一派热火朝天。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挽袖上阵,全体国家干部与村民并肩作战,弯腰捡拾、搬运秸秆,金黄的秸秆被捆扎成整齐的“豆腐块”,一排排码在田埂上等待企业回收。这充满实干气息的场景,正是花桥镇坚守生态责任、深耕秸秆综合利用的真实写照。



自10月以来,花桥镇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生态工程,以“精准管控、源头治理、综合利用”为总抓手,由镇党委牵头挂帅,全体干部冲锋在前,用实干担当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径。



“秸秆禁烧不是‘独角戏’,而是‘全民战’。”花桥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镇-村-组”三级责任体系,10月以来累计召开12次专题部署会、推进会,确保政策要求直达基层“神经末梢”。全体国家干部下沉村(社区)专项督办,每日近430人的镇村组三级队伍轮岗值守,6支专项执法队聚焦重点时段强化执法,3架无人机空中巡飞补位,织就“空中+地面”全天候、无死角的立体防控网络。镇纪委全程监督执纪,对履职不力者严肃约谈,“人人有担子、岗岗有责任”的防控格局让秸秆禁烧底线越守越牢。截至目前,全镇37个村(社区)秸秆焚烧隐患田块全部清零,累计整改隐患面积约13800亩。



“禁烧是底线,利用是关键。”花桥镇跳出“一禁了之”的思维定式,主动探索“以用促禁”新路径,让秸秆从“焚烧包袱”变身“增收财富”。一方面,联动丰晟粮油等本土企业推行“企业回收+政府补贴”机制,组建专业队伍上门打捆回收,实现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截至目前已累计回收3.1万亩秸秆;另一方面,针对4万亩虾稻连作田特点,全面推行“放水还田”措施,从生产环节源头抑制焚烧条件。对高茬农田,组织农机手签订低茬收割承诺书;对农机难以进入的小田块,累计出动3000人次开展人工打捆,多渠道推动秸秆“应收尽收、应还尽还”。



“秸秆还田能增产,回收还能换现钱,为啥要焚烧污染空气?”在村民大会上,镇村干部结合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帮村民算清“生态账”“经济账”。花桥镇通过入户发放3万余份《秸秆禁烧致农民的一封信》、村群精准推送通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把宣传做到群众心坎上,推动农户从“不敢烧”向“不愿烧”“主动用”转变,凝聚起全民守护生态的思想共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一步,花桥镇将继续优化立体巡查方案、扩大综合利用覆盖面、做实精准宣传引导,以更严标准、更实作风守牢生态底线,让秸秆禁烧的“花桥实践”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花桥力量。

通讯员/王裕丰 王高升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