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第二个“千万工程”
建设三年行动的东风
石佛寺镇游家咀村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用实干担当破解建设难题
这个曾经环境脏乱差 软弱涣散村
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
蜕变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从“小富即安”到“奋楫争先”
2021年,返乡能人朱克明接过游家咀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村两委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在2023年用一年的时间完成2个垸场整治任务,成功摘掉“软弱涣散村”帽子,并授牌为“三类建设村”。然而2024年初,面对资金短缺和群众工作阻力,部分干部出现畏难情绪。
转折始于石佛寺镇组织的交流学习。当看到周边乡镇在“千万工程”中持续发力,各具特色的亮点垸场日新月异,对比游咀村的停滞不前,强烈的反差让村两委班子深受触动。“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朱克明深受触动,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鼓励下,村两委干部决心借全市“第二个三年行动”契机,投入新一轮建设,奋力追赶先进村步伐。
啃下乡村建设“硬骨头”
在重启和美乡村建设中,压力接踵而至。由于前期相对简单、基础较好的垸场已经先行整治,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这些老旧垸场大多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房屋布局杂乱无章,巷道狭窄曲折,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那些未硬化的土路,在雨水的浸泡下,变得松软泥泞。3位村民连续清理5天,才清理出一条长200米、宽不足2米的旧巷道,薄弱的集体经济更让村干部们都愁眉不展。“有钱大家都能办事,没钱能做成事,那才叫本事。”朱克明力排众议,每天扎根垸场整治一线,带着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实地丈量,反复研究建设方案。为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他坚持因地制宜选取材料,优先利用拆旧下来的砖石、瓦片等废料,既保留了村庄的原有风貌,又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

凝聚合力共建北圻
朱克明坚信,“只要把群众放在心上,办法总比困难多。”村两委将会场搬到垸场边、树荫下、广场上,以“垸子夜话”代替“领导讲话”,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凝聚民心。村民希望保留老石板路的乡愁记忆,村里便规划300米“青石板小巷”,让建设成果“入眼入心”,为了让群众看到村里的决心,治保主任率先拆掉自家牛棚,党员老张将门前柴垛改为竹篱菜园。群众看到实效后,从“拒拆拒清”转为主动参与。完成拆除工作后,村里统一用砖石砌了矮花墙,栽上了苗木,种上了菜园,“卫生死角”变成了“景观节点”。有位乡贤回村看到变化,当场捐了3万元建筑材料,说道:“村子美了,我们心里也甜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唯有破除“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
树立“不进则退”的进取意识
才能为“千万工程”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这正是游咀村从“后进村”逆袭成功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