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大法寺镇:“人防+技防+巡防” 筑牢禁烧“防火墙”

“以前收完庄稼,秸秆一把火烧了省事,现在镇里干部上门讲政策、人力机械来帮忙,秸秆能打捆能还田,既环保又省心!”大法寺镇种粮大户老李望着田地里忙碌的打捆机,笑着说道。近段时间,大法寺镇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聚焦秸秆禁烧工作,通过源头管控、立体防控、贴心服务三措并举,上演了一场干群同心、共护家园的“攻坚战”,把“禁烧”变成了点燃干群心中的“暖心火焰”。

图片


底数清则方向明,源头管控是关键。大法寺镇坚持“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逐村逐户排查耕地面积、作物类型、秸秆产量,建立详细台账,明确每一块田地的包保责任人,实现“地块有人管、责任有人担”的全覆盖管控。“我们给每块田地都贴上了‘责任标签’,从播种到收割,包保干部全程跟进,确保秸秆禁烧政策从源头落实到位。”镇分管领导介绍,通过源头摸排,不仅摸清了秸秆产生底数,更提前掌握了农户的处置需求,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图片

“人防+技防+巡防”联动,筑牢禁烧“防火墙”。针对中午、傍晚等火灾高发时段,大法寺镇组建由镇干部、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巡查队伍,分成多个小组开展不间断巡逻,用脚步丈量责任田,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同时,启用无人机航拍、高清监控探头等科技手段,实现“空中巡查+地面防控”无缝衔接,让秸秆焚烧行为“无处遁形”。“不管是田间小道还是偏远地块,巡查队都会走到、查到,无人机也会定时巡航,有了这样的防护网,我们心里特别踏实。”家住巴巷村的村民王大妈说,最近村里再也看不到焚烧秸秆的烟雾,空气也变得更清新了。

图片


多维宣传暖人心,贴心服务解民忧。为让秸秆禁烧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大法寺镇通过村广播、宣传栏、微信群、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综合利用的好处,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禁烧工作。针对种粮大户秸秆处置难题,镇农机中心主动对接,联系打捆机、翻耕机上门服务,帮助种粮大户将秸秆打捆回收或粉碎还田,既解决了秸秆出路问题,又为农户节约了成本。“镇里不仅不让我们烧秸秆,还帮我们找销路、调农机,实实在在为我们解决困难,这样的工作我们肯定支持!”种植面积超百亩的大户张师傅感慨道。


图片

如今的大法寺镇,田间地头不见烟雾缭绕,取而代之的是巡查人员的身影、农机作业的轰鸣和群众的欢声笑语。秸秆禁烧这场“攻坚战”,没有燃起焚烧的烟火,却点燃了干群同心的“暖心火”。下一步,大法寺镇将持续巩固秸秆禁烧工作成果,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让绿色发展理念扎根田间地头,让干群同心协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通讯员/费伦佑 伍睿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