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这五年,是湖北昂扬向上的五年。这背后,是无数荆楚儿女奋斗拼搏的汗水、是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奋力建成支点的决心。系列报道《我们的“十四五”》,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支点建设一线的普通奋斗者,听听他们的“十四五”故事。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回乡创业的人工智能博士潘新星。
潘新星,人工智能海归博士,也是眼前这边水稻田的“当家人”。2020年3月,因父亲骤然离世,潘新星做出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回乡接棒父亲留下的水稻专业合作社。
黄冈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新星:我父亲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一头扎进农村一线,就在农田里摸爬滚打十几年,他用汗水浇灌起来的事业不能倒。
为了父亲的托付,潘新星一干就是5年。记者近日再次见到他时,潘新星正在村委会对接新一批土地流转的事儿,这几年,他种植的水稻面积,从5500亩,扩大到1.2万亩。
黄冈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新星:回来选择种田,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去发挥我的既有优势,一个很重要的计算机赋能农业的板块就是,推动数字化农田管理,能够很有效地解决我们丘陵农田散而小、分布广的问题。
潘新星口中的数字化农田管理,就是这套“智慧农业大田管理系统”——先用无人机采集病虫害、作物生长周期等数据,再输入水稻种植模型的“数字农田大脑”,从而生成出灌溉、施肥、植保的精准决策。现在,潘新星的AI+又延伸到农田以外的地方。
黄冈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新星:这就是我们的云仓,我们的客户,每一个客户,基本上都是1万单以上,每天日发运单。为我们长福的产品服务,又为浠水其它的农产品服务。
去年国庆节正式营业的云仓,主要为中小型电商企业提供货物仓储和物流服务。说起云仓,潘新星脸上写满了热忱,但拓展新的赛道,并不容易。
记者:你不怕别人觉得有点脱离主业吗?
黄冈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新星:那怎么可能呢,我们后面成立的公司,基本上连在一块,就是围绕着粮食做的一系列关于粮食发展的全产业链企业架构。
记者:为什么不找第三方?
黄冈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新星:找第三方在农村的实践过程中,其实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还不如自己趟出一个路子来。
潘新星趟的路,还是离不开他所学的专业。眼下,他正在琢磨打造云仓的AI体验模型,消费者在下单时可以通过AI,走进模拟的农田或采摘园选购。在潘新星的心里,把AI+写在田野上,是他梦想,也是责任。其实,在湖北,有着一样梦想的人,还不少。
湖北供销农服集团有限公司鄂东区域经理 蔡彩瑞:比如说在我们托管的服务点,村里面我们也搞个屏幕,村里面可以直观地看到他的地的种植情况,用了什么药,用了什么种子,用了什么肥,上面一清二楚。
黄冈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新星:您这个想法设想在我这做是恰到好处,因为我们现在就正在做这个事,而且整个基础现在已经铺起来了。
带着梦想,潘新星也走出了湖北。去年,他的数字化种田技术接管了湖南宁乡2000亩农田;前不久,2025年湖北省返乡创业大湾区推介活动上,他还和深圳华信签下合作订单。如今,农业科技日新月异、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潘新星的家乡浠水县,今年以来,已经有2800多人返乡创业。
黄冈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新星:在农业现代化的路上,我们带着这样的一个使命,我觉得它更有干劲,我也相信通过我们这样的一个种植、养殖、加工、云仓、快递、电商的这样的一个整个的全产业链覆盖,我相信在我们伟大祖国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当中,我们一定是可以成功的。
(长江云新闻记者 洪亚飞 刘骞 郭裕铭 黄冈台 浠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