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致敬英雄!缅怀英烈!

图片

八十年前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

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无数中华儿女

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地域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赢来了抗战的胜利

在这其中

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红安

更是在抗战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

小红整理编发部分红安与抗战有关的史料



图片

抗日战争中的红安籍将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

陈锡联


陈锡联(1915—1999),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高桥镇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旅长、军分区司令员。1937年10月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此次战斗是一二九师出兵第一仗,使日军一时丧失进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并且被迫回调大批部队守备后方,有力配合了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后率部参加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等战役战斗。


图片

闵学胜


闵学胜(1914—2003),湖北省红安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营长、团参谋长、旅司令部侦察科科长等。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百团大战、太岳军区反“扫荡”斗争。


图片

徐深吉


徐深吉(1910—2000),湖北省红安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团长,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图片

金世柏


金世柏(1907—2000),湖北省红安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一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第三八六旅第十八团政委、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五十四团政委。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反九路围攻等战役。


图片

 刘飞


刘飞(1905—1984),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9年4月,新四军第六团奉命东进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苏(苏州)一带抗日。为防止国民党顽固派找借口搞摩擦,部队改名“江南抗日义勇军”。刘飞化名刘清,5月成立“江抗”总指挥部,任政治部主任。东进后首战黄土塘,夜袭浒墅关日军火车站,火烧日军虹桥机场,震动江南。


图片

戴克林


戴克林(1913—1990),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连长,后调任三支队司令部任侦察参谋,在保卫繁昌的战斗中,为获取有价值的情报,他化装潜入敌后侦察,出生入死,圆满完成任务,受到谭震林副司令员的表扬。图为1940年4月,随谭震林去苏南工作时,化装成商人,穿越敌占区期间拍摄良民证照片。


图片

郭天民


郭天民(1905—1970),湖北省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40年8月20日晚10时,正太路破袭战准时发起攻击,郭天民率主攻任务的部队向娘子关仰攻,经过3小时的战斗占领了娘子关,并乘胜挥军破坏了娘子关东面的铁路桥。


图片

罗厚福


罗厚福(1909—1975),湖北省红安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黄安县区委书记,新四军第六游击队大队长,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团长,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旅长,特务旅旅长,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


图片

罗应怀


罗应怀(1915—2010),湖北省红安县罗家湾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42年11月,参加淮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作战,指挥朱家岗战斗。1943年2月参加山子头战役,得到新四军军部嘉奖。后任第四师警卫团政治委员,第四师兼淮北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


图片

张天云


1932年11月30日,红二十五军在檀树岗(今七里坪镇檀树岗村)的河滩上重建,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全军共2980余人。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鄂豫皖省委的率领下,从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并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告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踏上北上抗日的征途。图为出发宣言。


图片

张竭诚


张竭诚(1917—2001),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42年冬,张竭诚任新四军第三师十旅兼淮海军区二支队五团团长,率部反击日军对淮海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坚持内线作战,掩护军区领导和主力部队跳出敌包围圈后,活动于宿迁地区,与敌人展开宿沭公路争夺战,粉碎了日军打通公路分割我淮海区与华中、华北联系的阴谋。


图片

王近山


王近山(1915—1978),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人。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旅副政治委员,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八旅代旅长、旅政治委员,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旅长,太岳纵队副司令员等职。


图片

刘昌毅


刘昌毅(1914—1999),湖北省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三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3年8月,伤未痊愈便带领第十六团参加林南战役。


图片

王建安


王建安(1908—1980),湖北省红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鲁中军区司令员,1945年率部连续攻克临朐、博山、益都、莱芜、淄川、新泰等城镇,并协同兄弟部队解放章丘和临沂城。


图片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红安籍著名烈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

丁思林(1915—1939)


湖北省红安县杏花乡丁家岗村人。1931年参加黄安独立师,后转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一团团长,率部转战于冀、豫、晋广大地区,屡建战功。1939年夏,日军以十万之众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起疯狂进攻。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领全团与敌拼死奋战。7月8日,该团奉命截击由太谷向榆社增援之敌,与千余敌人激战一昼夜,次日凌晨,在榆社西周村侦察敌情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邓小平同志曾在《新华日报》上撰文悼念,称丁思林同志是一个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好指挥员。丁思林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图片

徐绪奎(1915—1940)


湖北省红安县城关镇上徐家村(原属高桥镇)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系列战斗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调新四军工作。1940年夏,任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九团团长。同年9月6日,在新四军黄桥战役的营溪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25岁,是黄桥战役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指挥员。徐绪奎烈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的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图片

吴隆煮(1914—1940)


湖北省红安县高桥河乡曹门湾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参加红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十七团副团长。1940年9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在山西沁县龙珠寺战斗中英勇牺牲。2014年9月1日,吴隆煮烈士被民政部公布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图片

詹道奎(1914—1941)


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詹家湾人。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赤卫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军。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十大队政治处主任,军分区二十六团政治委员,二十六团团长兼政委。1941年在山西作战时英勇牺牲。


图片

易元鳌(1904—1941)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易家墩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9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一军连长。1934年任七里区区委书记兼便衣队队长,次年2月任鄂东北道委特务二营营长。在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率部击敌,屡建奇功。1939年后,任抗日游击第七大队大队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独立团参谋长、手枪团团长。1941年3月在安徽省宿松县许家岭战斗中不幸牺牲。


图片

刘诚光(1914—1942)


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保卫科长、组织科长等职。参加长征,后奉命调到平西。历任平西挺进军政治部组织科长、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三十七团政委、冀东第十三支队政治部主任、十二团政委等职。在任第十三支队政治部主任时,带领28名武装干部到冀东整顿吸收零散武装,逐步发展成近两千人的很有战斗力的十二团。1941年,这支部队与十三团协同作战,歼灭日伪军数千人,为粉碎日伪对冀东的“扫荡”立下不朽功勋。1942年4月,日寇对冀中进行疯狂扫荡,他率领十二团部分人员转移,在河北遵化县铁厂遭优势敌人包围,为了掩护其他同志突围,他带领少数人员与敌反复冲杀,终因弹尽粮绝全部跳崖壮烈牺牲。

图片

聂庆泰(1904—1942)


湖北省红安县华河镇蜘蛛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在河南光山的一次战斗中,因头部负重,回家休养,伤愈后留地方工作。任村苏维埃主席、光山特务营第一队队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营政治委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政治委员,后调四十二团任政治委员。1942年5月,率部在蕲春县漕河镇与敌作战时,英勇牺牲。


图片

徐绍恩(1915—1943)


湖北省红安县城关镇堰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少先队任队长,同年夏参加赤卫队,后编入黄安独立师在师部当通讯员,不久编入红四军,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0月随红军主力转战川陕。在创建和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作战勇猛,指挥灵活。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东进纵队第二团团长、第三八六旅二十团团长。率部多次挫败强敌。1943年在太行山区的林南战役中与日伪军作战,英勇牺牲。

图片

潘怡如(1881—1943)


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詹家湾人。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赤卫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军。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和红四方面军长征。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十大队政治处主任,军分区二十六团政治委员,二十六团团长兼政委。1941年在山西作战时英勇牺牲。


图片

郑行福(1908—1943)


湖北省红安县檀树岗乡清水塘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长征,任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一团政委,1936年7月任三十一军供给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1943年在安徽反“扫荡”战斗中不幸被俘,在安庆遭日军杀害,时年35岁。


图片

吴彩藻(1901—1944)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天台山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黄安南区区委书记、七里第二乡苏维埃工会委员、鄂东北道委便衣队第三队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在新四军第四支队七里坪留守处做通讯联络工作。1942年任中共黄麻经中心县委书记,积极组织便衣队开展游击战争。为保卫大别山区的红旗不倒作出了较大贡献。1944年,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他毫不屈服,后被敌杀害于七里坪烟宝地。


图片

方成道(1906—1944)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红坪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鄂东北道委宣传部长,1940年党派他回到七里坚持地下工作。1944年因叛徒告密,被敌杀害于红安县七里坪烟宝地。


图片

邹开胜(1916—1945)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颜邹家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西路军总支队四大队政委。参加了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部主任、政委,率部参加了黄崖洞保卫战。后调任抗大总校整风队队长、中央党校政治指导员。1945年7月8日,随延安南下干部队赴华中,途经山西平遥与日军作战牺牲,年仅29岁。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