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你们好,我是2000多年前大秦帝国的‘喜’……”8月26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北线记者团走进云梦县博物馆,迎面就看到,AR技术创造的秦国官吏“喜”正在讲解秦朝律法。
2022年以来,云梦县累计投入约5000万元,实施博物馆展陈提升工程。今年8月1日,焕新升级的云梦县博物馆亮相,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游客在云梦县博物馆参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欣 摄
据介绍,秦简展厅更新了展板信息,新增“喜”的3D塑像,以栩栩如生的形象拉近古今距离;新增“黑夫家书”邮驿路线图,直观展现秦朝高效的通信网络;汉简展厅集中展出睡虎地77号汉墓出土的2000余枚珍贵汉简,借助考古影像重现发掘现场,以核心展品“越人日记”简牍为线索,通过动画技术再现西汉基层官吏14年的人生轨迹,新增的“律典对比”等展区,多维度揭示秦汉社会肌理与治理风貌。
让文物“开口说话”,科技正为文物展陈延伸出更多让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
云梦县博物馆打造了包含7款顶尖XR内容的沉浸式体验区,观众戴上VR眼镜,可以第一视角与历史人物“对话”。新上线的智能语音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即可免费聆听文物背后的深度故事。围绕“黑夫家书”设置的互动设备,还能让观众亲手“书写”家书,增强深度参与感。
云梦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建军介绍,AR虚拟导览、全息文物复原、VR考古模拟等交互技术,以及动态沙盘展示城市变迁、数字人剧场还原历史场景、LED壁画智能变换光影等创新形式,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更多现代解决方案。
“历史真的‘活’起来了。”人民网记者周倩文第一次来云梦县博物馆,对馆内的AI交互印象深刻。“以前人们只能远远地看摆在柜子里的文物。现在有了科技的加持,历史变得更加可感可触。”
同时,云梦县博物馆还积极上新各类文创产品。中华第一律《秦律》、华夏第一楼东汉陶楼、中国第一封家书“木牍家书”……在云梦县博物馆纪念品商店,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被仿制成镇尺、茶具、折扇、冰箱贴等精美礼品。
据介绍,云梦县博物馆已完成“云梦有喜”系列商标注册,携手创意团队设计30余款系列文创产品,打造“带得走的博物馆”。
“小而美”的展陈设计、“小而专”的价值阐释、“小而活”的跨界联动,云梦县博物馆不断“上新”,叠加之下释放的惊喜远超想象。今年1月至7月,该馆文创销售收入突破400万元,接待研学团队2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4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欣 戴文辉 王艳华 极目新闻记者 杨琛源 荆楚网记者 胡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