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低空飞行器牵手汽车,会迸发出怎样的科技动能?作为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湖北正加紧将燃油车制造的传统优势与智能网联新能源的创新优势,融合转化为低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来看报道。
在武汉经开区的一个低空飞行器试飞场内,搭载了氢燃料电池的无人机正在进行飞行测试。这款由旭日蓝天研发的无人机,核心动力来自雄韬氢能,续航时间从40分钟突破到180分钟,充电时间由半个小时缩短至两三分钟。
旭日蓝天(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严鹏:更环保、更高效,(车用)氢燃料电池已经挂在飞机上。首飞很正常,下一阶段会进行长续航的测试。
走进雄韬氢能的生产车间,氢燃料电池正在进行电堆测试。这家为氢能商用车提供动力的企业,2023年组建专班,将车用系统的氢燃料电池引入航空领域,开发的20kW航空燃料电池,已经通过一系列测试,即将装备物流无人机开展跨长江货运。
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唐廷江:原来是大的零件,现在给它变得更小、变得更轻。在今年底的话会有一个小批量的示范,比如说去载物,或者是做巡检、防火。
从汽车产业到低空经济,全国正掀起“跨界”浪潮。不仅小鹏、吉利、广汽等多家车企入局,宁德时代等零部件企业也陆续推出低空产品;武汉、广州、合肥等地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汽车产业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武汉市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 宋建涛:第一个(汽车)它在制造产业链,以及资源调配方面应该说是最有优势的;第二个是这种电池、电机 ,应该说是技术通用;第三个方面,车身辅材等等零部件各个方面应该也是通用的。
政策杠杆正在撬动产业裂变。湖北现已设立50亿元低空经济基金,对航空锂电池、复合材料等17个关键领域实施“揭榜挂帅”;引导中航锂电等企业研发航空锂电池、武汉绿动氢能等企业研发航空氢能源,并对首台(套)装备的产品研制方和示范应用方,给予双边最高奖补1000万元。前不久,曾装载于猛士越野车的马赫发动机,通过航空适应性改造,成功搭载无人货运飞机,即将开启试飞。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乘用车动力中心副总监 陈亘:我们有非常坚实的大批量生产,产业化的基础,这款发动机比较一般的航空专用发动机,成本不到四十分之一。
从2023年起,东风汽车就开始布局低空经济。去年9月,立项“马赫上天”项目;去年底,立项整机研制,并成功申报湖北省专项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低空业务牵头人 马立坤:先零后整,稳步推进,希望在2025年能够初步实现首飞,在2026年能够完成整机的开发。
依托汽车产业基础,湖北正以车谷——武汉经开区为核心,加速形成链条完整的低空制造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培育50家具备整机生产能力的企业;开发1到2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空关键系统;培育500家零部件企业和100家新型材料企业。
武汉经开区经信局副局长 熊松:依托已初步形成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推动无人机、飞行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紧密联接,加速嵌入无人体系和低空经济产业链,促进技术移植与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