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解码战国史新视角 云梦“中华第一长文觚”五一期间引参观热潮

“五一”假期期间,湖北孝感云梦县博物馆凭借珍藏的“中华第一长文觚”等珍贵文物,再次迎来参观热潮,这件于2021年郑家湖墓地出土的文物,以其独特形制和丰富内涵,成为游客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该木觚出土于距离睡虎地秦墓3公里的郑家湖墓地,采用圆木剖制而成,长34厘米,呈四面七棱的特殊形制。它宽4厘米的七个棱面中,有六面镌刻文字,携载约700字秦隶书写就的战国策论,刷新了我国长文觚考古记录。其文本体例与《战国策》相似,记载了纵横家“筡”游说秦庄襄王(秦始皇之父)的全新历史叙事,填补了传世典籍空白。文中所述公元前250年五国联军抗秦事件,以及“宿胥之野”魏越吴三国混战等未载于史书的珍贵史料,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文献内容显示,楚使筡以周礼大义劝谏秦王止战。他先援引桀纣亡国、吴人毁庙等典故进行警示,继而描述秦国民众厌战现状,最后盛赞秦国疆域之广、军力之强,劝说秦王停止征伐。然而,筡论述逻辑虽严密,秦王却仅以“不答”“谨听”等冷淡回应,展现出战国晚期秦国持续扩张的战略规划。

这件文觚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首先,作为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篇幅最长的文字觚,它为研究周代酒器形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其次,其书写文字是探究秦隶发展的重要样本,有助于我们了解秦隶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再者,它记载的纵横家文献拓展了春秋战国史研究视野,揭示了六国抗秦的复杂外交博弈,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提供了新的视角。

云梦这片土地自1975年睡虎地秦简出土后,便以“简牍之乡”闻名于世。中华第一长文觚的发现,进一步延续了该地区作为地下文献宝库的传奇。它与先前出土的中国最早家书、律法竹简等文物共同构成解码秦代社会的重要拼图,印证了云梦在战国晚期作为军事要冲的历史地位。

随着郑家湖墓地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件长文觚已成为解码战国史的关键文物。其700字的珍贵文本,不仅是研究古代文献传播的重要资料,更为重构战国晚期政治格局提供了全新切入点。云梦县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示、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正让沉睡千年的文字焕发新的生命力,持续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化研究,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这件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

来源:长江云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