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医学专家吴高松,武穴人民的骄傲

图片

7月1日上午,一条喜讯飞到了武穴中学校园:武穴中学1984届优秀校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博士后导师吴高松,再次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分社颁发的“卓越主编”荣誉证书。此前,他已经获得过“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些熟悉吴高松校友的老教师备感自豪地说:“吴高松实至名归,母校沾光啊。”

图片

吴高松,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副院长、湖北省乳腺甲状腺学会会长兼理事长、武汉医学会甲状腺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同时,他又是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甲状腺乳腺外科学》、卫健委规划国家重点视听教材《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技术改进及规范》等十余部教材专著主编,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吴高松教授的高超医技令人刮目相看,他的医德作风也让患者赞不绝口。他的拿手好戏就是:“一针定乾坤——毫米之间彰显高超医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诊疗模式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早年需要外科干预的主要是影响生活质量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如“大脖子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术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超声检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报道正常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0%~76%,是一种高发病率疾病。
随着甲状腺结节的增多,在B超检查后,能有效协助医生判断结节良恶性的方法就是通过穿刺活检来取得证据。现在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主要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因此术前精准诊断至关重要。
患者曹女性,49岁,因“自觉颈部肿块逐渐增大”到医院就诊,吴高松主任团队为其进行甲状腺粗针加细针穿刺活检并制定手术方案,成功进行了手术,保留了甲状腺功能,切除的肿瘤组织最终病理报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中很多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都在1公分以下,因其结节小,穿刺困难,并无临床症状,难以确诊。目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MDT团队对1~2毫米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也能术前确诊,术前诊断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曹女士因粗针加细针穿刺的优势没有耽误后期的手术治疗。
为什么吴高松教授一眼就能发现患者甲状腺彩超有恶性可能?通过长期临床研究,他总结甲状腺能做到精准穿刺,需具备以下四个要点:1、超声技术;2、穿刺技术;3、涂片技术;4、病理诊断技术。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多学科协作团队,在甲状腺结节临床及超声诊断学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病例,有丰富的经验,表明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术前诊断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图片

吴高松是中国共产党华中科技大学第一届党代表、“好大夫在线”中国2015年度好大夫。2011年他曾经担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学者部部长暨中国学者论坛主席,在国际甲状腺领域最权威杂志如美国甲状腺学会会刊《Thyroid》、《VideoEndocrinology》,美国头颈外科学会会刊《Head Neck》,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会刊《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Laryngoscope》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论文已被国际最顶级杂志如《Lancet》(柳叶刀)等引用。建立吴氏双极外科能量平台,已在国内50余家三甲教学医院应用或试用。
由吴高松主持或参加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部教材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华中科技大学精品教材基金及同济医院临床新技术新业务重点项目等20余项科研课题。其中有1项获评国家发明专利,有3项获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
(信息来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通讯员帅又龙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