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武穴280万守护“绿色“与”乡愁”!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瑰宝,是一个地方生态文明程度的标志,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生态价值。由于自然灾害、病虫害或年久等原因,全市有些古树名木出现树势衰弱、主干腐朽等现象,为此,我市积极组织专家对需修复的古树进行“把脉问诊”,按照“一树一策、先急后缓”的原则,力图将每棵濒危古树抢救回来。

图片

大法寺镇李贞村,远远就看到一棵高大的古樟树屹立村头。据村民介绍,这棵古樟树树龄有1300年,高近20米,树干极其粗壮,四五个人才能将其抱住,但由于白蚁的侵害这棵古樟树空了”。

图片

为修复这株古树,古树复绿修壮施工队伍专门制订了“一树一策”抢救复壮修复方案,除常规的去枯、清腐、防腐、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还以防水布进行隔断,大大降低再次侵染风险。

图片

市古树复绿修壮施工负责人魏钰

把里面的残荷清理干净,然后进行消毒药物处理,进行龙骨设置,防水布进行隔断,使其达到健康生长状态。

图片

据了解,全市现有古树名木1831株,其中一级古树35株,二级古树201株,三级古树1369株。为了让古树“绿”起来,我市将古树名木保护的各项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机制,明确了古树名木的养护、复壮方案和日常养护责任,并按照“一树一策、先急后缓”的原则,拿出280万元对需修复的古树逐一修复。

图片

目前,我市今年待修复的159株濒危古树,预计5月份完成全部修复工作。

图片


全媒体记者丨刘飞 刘维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