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精神疾病易发,该如何有效预防?
又是一年春来到,枝上柳絮漫天飘。民间有俗语:菜花黄,人癫狂——意思是在春天油菜花盛开的时节,也就是每年的3~5月份,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特别在油菜花飘香的4月份达到顶峰。
精神疾病为什么会在春天高发?
01.

春季阳气上浮,气候多变,气温时高时低,加上气压和空气湿度变化,容易引起神经内分泌的紊乱致情绪波动,常表现出反应迟钝,烦躁,心神不宁、睡眠变化;阴天时候,人又容易情绪低落,六神无主,这都是自然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对气候的变化较普通人群更为敏感,随气候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有的躁狂、极度亢奋,有的则是抑郁、呆若木鸡。
春季常见精神疾病有哪些主要表现?
02.

抑郁症:表现为较平日里的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喜欢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平时可以做的日常事也感到困难重重,害怕做错事,害怕别人说他,平时感兴趣的事也不再感兴趣,对未来感到失望,感到没有前途,唉声叹气,情绪低落,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如果一个人出现情绪低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家人加强陪伴,做好心理疏导,时间超过2周,就要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师就诊,避免其出现自杀企图等行为。
精神分裂症:早期表现为突然的头痛、头晕、心烦、多梦或失眠;无缘无故发脾气,情绪易激动,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的想法,学习生活工作能力开始下降,办事丢三落四,社交退缩,敏感多疑,或痴迷一些抽象的概念、哲学、迷信等问题,离经叛道,思想混乱,胡思乱想,书写的文字内容零乱,逻辑混乱,见人见物常不顺眼,遇小事纠缠不休;生活懒散,不讲卫生;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幻听、幻视等。
焦虑症:整日焦虑不安,杞人忧天,担心这担心那,嘴里总喊“怎么办、怎么办”“不得了、不得了”,坐立不安,搓手,不敢出门,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不足,烦躁易怒,多发生硕士考试、博士考试、高考等,这些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所以心理压力明显加大,精神紧张和过度用脑可能造成人们神经衰弱,焦虑情绪比较常见,要合理调配好工作学习活动休息睡眠,保持适度放松。
神经衰弱:长期用脑,用脑过度,容易引起脑疲劳,表现为困乏、周身不适、疲劳、困倦,乏力,神经衰弱、食欲下降、失眠多梦、总感觉睡眠不足,对睡眠的质量不满意,记忆力下降,易烦躁不安、爱发脾气、兴趣减少,不想上班等。
患者发病前有哪些征兆?
03.

出现睡眠障碍。比如经常入睡困难,或早醒、易醒,或是睡眠质量差、多梦、睡眠时间减少;情绪发生异常。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时常感觉压抑,或是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无端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左顾右盼,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出现行为障碍或异常行为。出现一些怪异动作或行为,如原来爱干净的变得不讲卫生,或者过度爱清洁,走路走两步转两步,手舞足蹈,不爱交际,日常饮食也变得混乱无节制等;出现明显的幻觉、幻听、妄想等。变得多疑,总听见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她),甚至害他(她),认为别人都对他(她)不好,用各种办法监视他(她),控制他(她)等。
春季,如何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
04.

1.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减药、停药,擅自停药的病人约70-80%在短期内就会复发。
2.如果出现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疑心大,失眠等病情波动的早期信号时,要及时就医,调整药物,以免病情恶化。
3.注意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防止外感风寒。
4.在天气暖和时,要多去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郊游等。患者可以通过户外体育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加大脑感受到的外界刺激,使患者从过度封闭的心灵中走出来。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改变患者的性格甚至人生态度。
5.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应以养肝为主。怒伤肝,酒伤肝,故应戒怒戒酒,注意精神调养,保持心情舒畅,使自己的精神、气血像春天的气候那样舒展畅达、生机勃发。
6.工作和生活中注意调节。比如制定可实现的目标、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转移心情、随时调整自己等。
咨询服务热线
精神疾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现将我市相关精神心理服务热线公示如下,欢迎有需求的市民致电垂询。

来源/武穴市卫生健康局疾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