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市2023年高考
考生的一封信
三年来,你们经历了磨炼,换来了成长,而今六月已近,高考即来,“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备考冲刺阶段,希望你们所向坚毅,步履铿锵,用高考为时光加冕,为梦想起航。此时此刻,还有一些叮嘱,想对你们说。
一、做好准备,准时应考
(一)从容做好准备。准考证上的考试时间、考点地址、考生须知等内容都十分重要,请认真阅读、仔细核对,严格遵守考试要求。考前一天要提前熟悉考点和考场位置,并充分考虑天气、交通、入场检查等因素,规划好考试时间、行程。准考证也是高校新生报到的重要凭证,务必妥善保管保存。
(二)备好个人证件。本次考试入场的指定证件为准考证、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考生可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五年有效期)]。因手机禁止带入考点,无法通过查看手机内的电子身份证核验身份,故电子身份证不作为考试入场有效证件使用。
(三)备齐考试用具。考生只能携带规定的证件和准考证允许携带的考试用具进入考场,不允许携带手机等各类通讯工具、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发送接收设备、书包、学习资料、涂改液、修正带、计算器、计算尺等物品。所有考生及考务人员进入封闭区和考场时需要接受两次人工安检、一次智能安检,重点查处携带手机等作弊行为。请考生不要携带钥匙、耳机、充电器、磁卡、打火机以及金属制作的手镯、戒指、项链、发卡等物品,尽量不穿戴有金属装饰品的衣服、鞋帽等,避免反复安检,影响正常入场考试。若携带水杯,则应为透明、非金属材质。请妥善放置个人随身物品,以免因违反规定造成考试违规、延误或物品丢失。
(四)积极调整身心。临近高考,同学们要积极调整心态,专注当下、轻装上阵、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努力做到心无旁骛,专心备考;另一方面,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注意防暑降温,考前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谨防因身体不适而影响考试。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服从考点统一安排。
二、遵守纪律,诚信考试
(一)遵守考试时间。根据高考管理规定,考试开始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外语科目在14:45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请考生根据准考证上的考点信息,提前熟悉考点周边情况,合理规划交通住宿事宜。夏天雨水多发,请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充分考虑降雨可能造成道路积水、车辆拥堵和进场缓慢等情况,做好出行安排,提前到达考点,留足入场检查、身份验证时间。为确保安全,考生到达考点后不得在封闭区周围逗留、聚集,应尽快有序入场。考试结束前不得交卷离场,考试结束后请有序离场。
(二)诚信守纪考试。考生应严守考试纪律,杜绝考试作弊行为。考试期间,全部考场均实行全覆盖、全时段网上监控和录像,监控视频和后期的录像回放都将作为认定考试违规的依据。请遵守考点统一发出的考试指令完成考试(考场内挂钟时间仅供参考),开考信号发出前和结束信号发出后,切勿动笔答题。根据有关规定,一旦被认定为抢答、拖答等考试违纪行为,将取消当科次考试成绩,请考生务必注意,切勿舍本逐末、因小失大!试题、答题卡、草稿纸等均属于涉考材料,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拍照传出或带离考场。
(三)违纪作弊严惩。夏季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对考试违纪作弊行为有严厉的处罚规定。考试作弊后果严重,将导致本次考试所有科目的成绩无效,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特别提醒,严禁考生将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点,坚决禁止手机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一经发现,一律按作弊处理,考生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等设备拍摄试题、答题卡等,通过QQ、微信及其他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传播试题及答案,涉嫌违法犯罪的,将由相关部门依法严肃处理。考试作弊会对今后升学、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请务必严格遵守考试纪律,切莫心存侥幸,一步踏错,抱憾终身。
三、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每逢考试,社会上总有不法分子通过散布“助考”信息等各种方式和手段骗取考生钱财,请广大考生务必提高警惕,坚决不相信、不参与“助考”犯罪活动。请广大考生讲诚信、守纪律,自觉维护公平正义,让我们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
亲爱的同学们,青年人从未辜负时代的期望,风华初露的你们,必将成为又一批祖国的栋梁,承担民族复兴的重担,愿你们不负六月之约,用高考诠释青春与奋斗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