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成效展播⑭】坚持德治龙坪,共建平安友邻


编者按:
为期三年(2020—2022)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即将迎来验收,试点以来,各单位围绕“体制现代化、防范五类风险、发挥五治作用”11个试点项目,大胆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武穴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鲜活经验。现开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试点验收成效展播”专栏,宣传我市在试点项目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龙坪是千年古镇,素有“会元故里”的美誉,德治文化是龙坪镇的优势和名片,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教化群众的好办法。近年来,在市委政法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兄弟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龙坪镇实施德治龙坪、平安友邻工程,积极探索“好边界、好邻居”新模式。全镇社会平安稳定,全面实现了“小事不出垸,大事不出村,全域不出事”目标。2次被评为黄冈市“平安乡镇”,连续四年获得武穴市平安建设优胜单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图片


留求助

干在大局需要处

变“单边治理”为“多方共赢”



龙坪北与花桥镇、石佛寺镇毗邻,东与黄梅县蔡山镇、新开镇接壤,所辖10个村(社区)中,有40%的村(朱河、沙墩、向文、新洲4村)与蔡山、新开两镇5村(章兴、刘寄、竹林、黄锡、田宝)紧密相连。界限绵延25公里,涵盖15个垸场,涉及近2万人的平安稳定。近年来,边界地带矛盾纠纷发生率呈上涨趋势,矛盾纠纷难以归口综合处理,各自为政,单边治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与村、镇与镇之间平安稳定大局。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实现“多方共赢”。龙坪镇牵头探索“平安好边界”模式。
一是建立工作体系。三镇友好结盟签订联谊联防公约,组建平安边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整合综治、民政、公安、司法、边界村委等有关单位力量,着力搭建平安边界核心工作体系。
二是建立研判制度。建立健全平安边界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系例会,分析排查界线毗邻地区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协同发挥职能优势,及时处理边界矛盾纠纷。
三是建立工作平台。成立平安边界工作站,建立“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巡逻联防,乱点联治,信息联通,犯罪联打,事故联处,平安联创”“八联”工作机制,常态运行、高效服务,得到百姓点赞。今年运行以来,边界治安各类问题处置率100%。

图片

          

留求助

走进群众心坎里

变“短板弱项”为“品牌标签”



近年来,虽然龙坪镇社会治理总体稳定,但小微为主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这是龙坪镇综合治理的短板弱项。龙坪镇以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各村(社区)问题,纵深推进,“德治龙坪”建设。

一是用好党委指挥棒,在全域统筹上下功夫。镇党委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组织、宣传、综治、司法等多方力量德治引领培育服务,推行镇、村(社区)两级覆盖,各办、所、站全面贯通,调度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法治建设、文化铸魂。

二是建好德育主阵地,在示范创建上下功夫。结合各村(社区)实际,龙坪镇因地制宜,因地创建。如花园社区以会元文化涵养崇文尚德品质,综合专业律师、警员、乡贤力量合解邻里纠纷;朱河村以“红色文化牵引政治品德,党群调解化小微矛盾”;五里村以“码头文化启程精神风貌,传统美德引出乡贤说和”;朝阳村以“民俗文化包容百家之姓,百姓调解助力邻里和谐”。德治基因正在不断深入人心,和谐邻里关系已然成了平安的基石。

三是打好治理攻坚战,在革除陋习上下功夫。坚持把以法隆德、明理释法、调解纠纷、纾解怨气作为助推“德治教化”的重要手段,将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综治力量下沉垸场网格,持续推动法律进万家宣传,开展“法律进村”服务,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逐步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点,抵制不良风气。

图片

留求助

坐到基层板凳上

变“事后圆场”为“事先预防”



千事万事,邻居是大事。千好万好,邻居最好。为有效化解邻里矛盾纠纷,龙坪镇深入学习借鉴“枫桥经验”,让矛盾双方和调解员坐在“板凳”上,现场说法、讲理、通情,以德感人、以理服人。
一是完善网格服务。创新实施“德治龙坪,平安友邻”工程,按照“一村一调解室”要求,设立友邻调解室或平安友邻工作站,建立“村社区—网格—好邻居—邻居”四级服务管理网络,配备贴心调解员10名,收集治安情况、反映民情民意,协调化解邻里纠纷,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管理全覆盖和效率最大化。
二是开展“四星”评选。开展“调解星、互助星、同乐星、共享星”四星评选活动,选出好邻居、好乡贤90余名,好邻居好乡贤拼比蔚然乘风,睦邻友善深入人心。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变被动为主动,党员、乡贤、邻居、法律工作者、义警和热心群众正在成为矛盾化解的前段力量,第一时间介入,变事后调解为事先预防,切实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图片




来源/长安武穴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