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团市委依托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契机,持续发挥团的组织动员优势,通过“建强组织、创新机制、搭好平台”三力同驱,充分调动团员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带领青年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不断提升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大局贡献度。
建强组织堡垒,凝聚青年力量
坚持党建带团建,以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服务建设为重点,推动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着力构建“共青团+社会组织+青年阵地+青年骨干”组织模式,形成联动合力。整合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乡镇、社区青年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协同开展生态环保、法治宣讲、助困帮扶、疫情防控、交通疏导、联谊交友等志愿服务,着眼快速响应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等紧急任务,组建青年突击队积极参与、建功一线,逐步形成团委组织、青年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新格局,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显著提升。目前,我市青年志愿者“志愿汇”APP注册人数已达13028人,组建青年志愿服务支队18支,青年突击队22支,打造青年之家18个。
丰富活动项目,推动青年融入
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全面启动“社区青春行动”工作,引导青年主动融入社区,做强擦亮“团缘有爱”“暖冬行动”“河小青”等青字号品牌,推进我市青年志愿服务上台阶、见成效。依托“希望工程”等公益项目,持续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活动,累计为“双结双促系统”内413名贫困留守儿童发放微心愿礼包价值16.5万元,募集助学金、生活补助63.万元;开设“希望家园”暑期班27期,服务农村留守儿童3100余人次;开展“团缘有爱 情暖童心”“青力青为·暖心托管”系列志愿活动和禁毒防骗、防灾减灾、法治学习等教育实践活动130余场。开展“学习雷锋精神 践行处处有我”“美丽乡村 青春行动”“青春汗水 播种希望”“净滩行动”等暖心公益、生态保护实践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小爱劳动、讲文明、树新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先后招募4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核酸检测、卡口值守、交通管控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服务时长达3万余小时,为疫情防控做出青春贡献。
搭建服务平台,发挥青年作用
激发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把青年组织起来服务青年。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每年度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平均每年选拔50名在校大学生就近到镇(街道)、村(社区)参与政务实践、企业实习,并发放实习津贴,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家乡情怀,加强实践锻炼,增长本领才干。通过“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青创贷”“新农人”等项目,累计发放扶持资金26万元,创业贷款300万元,助力解决融资难问题。搭建学习成长平台,每年组织农村创业青年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青年致富先锋集训班,组织新兴领域青年参加青马工程、青年工程培训班,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专业技能,建强青年人才队伍。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为青少年畅通诉求反映渠道。举办青年人才座谈会,邀请各行业领域青年人才为武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搭建联谊交友平台,依托武穴相亲网“青年之家”、全市各地青年驿站,在情人节、七夕节等重要时段举办“团缘有爱 才聚武穴”“团缘有爱 青春同行”等线上线下联谊交友活动22场,累计2900余人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