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长江云平台账号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成效展播】强化党委领导 提升治理效能
为期三年(2020—2022)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即将迎来验收,试点以来,各单位围绕“体制现代化、防范五类风险、发挥五治作用”11个试点项目,大胆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武穴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鲜活经验。现开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试点验收成效展播”专栏,宣传我市在试点项目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经验做法,敬请关注。作为全省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单位,武穴市立足“黄冈领跑、全省示范,全国前列”,强化党委领导,努力积共治之力、用良治之法、求善治之效、成长治之势,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统实各级责任。分层分级分类压实市级领导、单位主体、镇处属地、群团和社会组织助推共治责任,建立市级领导联系牵头单位、政法委班子成员联系镇街道每月督导制度,调整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各专项工作组,构建市级统筹协调、部门牵头负责、乡镇强基固本、村社落实落细的市域社会治理链条。
统优各类资源。整合村治保主任、调解员、一村一警、网格员等人员力量,创新“多员整合,警网合一”队伍模式,不断提高基层干部政治经济待遇,形成了一支力量强、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专职队伍。通过向上争资、本级配套、单位帮扶、企业支持等途径,不断做大市域社会治理资金池,每年统筹各项资金不少于500万元,全部用于基层基础建设。统筹各项任务。对标工作指引挂图作战,制定“三张分解图”“两张进度表”,对具体任务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定效”图表化清单式分解,对21个市级牵头单位实行月清单、月报告制度,对镇(街道)实行每季度现场比竞拉练。
建体系。构建“党政主导、政法牵头、多方参与、部门联动”的大平安工作机制,完善“情指勤舆”合成作战维稳体系,组建涉校、涉医、涉婚姻家庭纠纷应急法务团队,人民调解委员会410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10个,专职调解员977人,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7%。
建平台。聚焦专项优势拉长板,建成全省首个实体化运作的铁路护路联防指挥中心,深化雪亮工程实战应用,打造了平安智慧园区、校园视频监控、长江禁捕平台和工地小区监控平台,有效提升智慧治理水平。
建阵地。按照三年全覆盖目标,加快推进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三级综治中心全部与党群服务中心联建联动,真正实现群众办急事在群众服务中心、解难事在综治中心。市镇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村级综治中心达标率70%以上。

示范引领。突出北部山区、中西部丘陵、东南部沿江区位特点,按照年前上报计划、年初实地调研、日常加强指导、现场拉练验收、年终兑现奖惩的模式推进示范打造,在各镇(街道)形成比评赶超的生动局面,目前已打造五条连线连片示范线路,形成了规范标准、特色鲜明的镇村社会治理“示范群”,推动全市社会治理聚盆景为风景、变点线为全域。
分类指导。统筹考虑镇村、行业单位的发展形势、地域特点和突出问题,实施“1510”工程,以“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一业一新”明确镇域、村域和行业治理的发展定位,相继总结推广了“红色老兵调解”“轻骑兵大联防”“一日三巡”“三警融合”“小喇叭大平安”等镇级治理品牌,“四力二里半”“八民工作法”“智慧八峰”等村级治理品牌,“平安武石大道”“好达平安寄递”等行业治理品牌。
创新突破。打造高辨识度的“平安前哨”品牌,实行警务前移、法务前延、服务前置“三务三前”工作法,在治安重点、交通堵点、防控难点、秩序乱点和服务盲点建立“哨兵群”,全市设立阵地哨34座、固定哨670座,聚集流动哨兵733人、志愿哨兵2145人。开展哨兵、哨所“双优秀”评选活动和直播颁奖晚会,平安前哨《这一天,每一天》推介片荣获省委政法委“三微”视频优秀表彰,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温度、广度和影响力,促进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良好风尚形成。
鄂ICP备18025580号-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