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鼓励和表彰在全国西游记文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近日,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特推出“西游人物”专栏。专栏面向全国西游记文化领域的个人,武穴市有一人入选。

2012年,一篇题为《花果山原型是太平山,孙悟空是湖北武穴人》的网文,深深地触动了朱志勇。于是,他不断搜寻《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与武穴太平山的关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证据,《西游记》的成书地可能在湖北蕲春,得出这个结论的人,是蕲春县文化馆副研究员郑伯成,国内众多专家也对此表示认可。
为此,朱志勇专程拜访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和西游文化大咖,先后去蕲春县找到郑伯成先生,因为研究西游文化,两个年龄相差一辈的人竟成了“学术知己”。由此,朱志勇获得了一些研究知识,如:“《西游记》与古蕲州”“荆王府与玉华宫”“四祖传法与菩提祖师传道”“李时珍看病与孙悟空悬线诊脉”等民间传说和风俗掌故,还有国内外西游记专家的研究成果与最新动态。2013年,朱志勇将太平山的神猴庙、白马寺、黄牛院、藏秘洞、桃树岭等与《西游记》相吻合的地名、景物全都进行了考察。10月8日,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武穴惊现<西游记>中花果山原型》在武穴电视台、黄冈电视台同步播出。一时间,“武穴太平山是《西游记》发源地”的消息不胫而走。人民网、新华网、荆楚网,《黄冈日报》《鄂东晚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纷纷转载。
朱志勇将武穴关于西游的民间传说与匡山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不辞辛苦到实地去考察、考证,跋山涉水上万公里,几乎踏遍了匡山的每一个角落,大概厘清了匡山西游文化资源。
朱志勇通过走访、考察,参加全国各地的西游记学术研讨会,结识西游学界名家,明确了自己的探索方向。他长期研究《西游记》,尤以匡山的历史文化、民间传说、文化信仰与《西游记》故事流变及其书写背景相融合研究,特别是在《西游记》成书与匡山文化契合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就。武穴匡山被国内众多知名专家认可为《西游记》成书背景地。
朱志勇依据明清时期的地理地形和郑伯成先生的研究资料,找出了一条吴承恩出荆王府采风的主要线路,即:从蕲州——菩提(蕲春)——四望(武穴)——匡山地区(横岗山、东冲山、双峰山)——云丹山(蕲春)——苦竹(黄梅),然后再从古角(蕲春、黄梅交界处)——仙人台(蕲春。而匡山地区的许多景点与《西游记》的景物相似,有许多传说的故事核都与《西游记》中的某些情节相同,而这些相似的景点和相同的情节几乎都集中在吴承恩出行的线路之上,这证实了吴承恩到过匡山。
朱志勇先后发表或与他人合作,在《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西游记文化论丛》《湖北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公开发表了《湖北匡山:西游记的真正发源地》 《灵圣匡山与西游记的不解之缘》 《匡山美景印证“西游”神话》 《“西游记”记游匡山》 《佛国广济与吴承恩写“西游记”之谜》、《“西游记”成书背景地研究》等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出版《匡山与西游记文化研究》,并先后在上海《新民晚报》《宁波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舟山人民广播电台》《宁波鄞县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刊物发表多篇文学、新闻作品,散文《珍惜母爱》入选长征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军旅青春文库》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