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
武穴中学的师生们
迎来了校园生活的“莓”好时光
70多个班级
每个班级分到了一大盆新鲜的草莓
这些草莓共有一千余斤
赠送给他们的
是梅川镇永西村的“草莓大王”吴江华
正值草莓收获的季节
吴江华说要送给老师和孩子们尝尝鲜
名义是尝鲜 实则为感恩
一起来看

农村穷苦孩子蝶变“草莓大王”
今年43岁的吴江华是梅川镇永西村土生土长的“新农人”,从一个苦哈哈的农村孩子,吴江华一路磨砺,发奋图强。
吴江华13岁那年,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他不得不含泪告别学校,跟随村子里能工巧匠远走他乡。
他的人生第一站是在温州,先学木工,后做泥匠。15岁时,父亲不幸病故。此后他闯进了省城武汉,从摆水果摊做起,在生意中找到了赚钱窍门,慢慢地搞起水果批发,跟人跑云南、到陕西,走南闯北长见识。
吴江华脑子活络,在水果批发中再次看到了商机,他先是由“中间商”带到果园,后来萌发出自己到果园拜师学艺的念头,主要是瞄准了“草莓”这个速生丰产的技术。在阳逻、汉南等地草莓园,吴江华度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终于掌握了“草莓”种植技术。
在武汉水果市场,吴江华组成团队,诚信协作。他们自产自销,做大做强,成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吴江华成为远近闻名的“草莓大王”。

吴江华与武穴中学的情缘
武穴中学的驻点帮扶村是梅川镇永西村,学校工会主席王准曾是梅川镇“永西村扶贫第一书记”,对于“永西村”,他有很多故事,最令他津津乐道地莫过于:引进“草莓大王”回村,带富一方父老乡亲。
自2015年,国家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以来,武穴中学驻村干部做了不少实事、好事,诸如:“低保”救助、助学帮扶、易地搬迁、就地就业等。但是让他们备感欣慰的是,引进“新农人”回乡创业,达到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创建扶贫工厂、组建种植合作社,既是亮点项目,也是民生工程。“永西村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一个典型,更是一个样板。
2019年底,驻村扶贫干部和“永西村”两委,向吴江华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吴江华二话不说,积极响应。2020年上半年,即在“永西村”搭起了150多亩保温大棚,因为草莓生长周期较短,从育苗到成熟为35天,收成喜人,收入丰厚。
为感恩扶贫干部牵线搭桥, 3月17日上午,草莓丰收季,吴江华先后向武穴中学以及梅川中学师生分别捐赠草莓一千多斤。

创业路“一波三折” 守望互助 武穴“有爱”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导致全武汉封城封路,吴江华已经成熟的果子无法销售,欲哭无泪。一线的医护人员白衣执甲,感动了无数的人,也感动了吴江华,他主动联系上省城多家三甲医院,用自己的冷藏车源源不断地为他们送去近万斤新鲜草莓,以慰问抗击在病毒一线的医护人员。
正月初七(2022年2月7日)的一场大雪,让很多地方种植大棚瞬间倒塌,损失惨重。吴江华团队在汉南种植园的大棚被压垮不少,令人心痛。然而,他在“永西村”的种植园却出现感人的一幕,村委书记吕国平和村长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还号召一些村民冒着鹅毛大雪来到草莓园,在齐腰深的积雪中,他们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扒雪、铲雪。在村干部和村民们奋力抢救下,大部分大棚被保住了。而做完这一切,所有人都默默地各自回家吃饭,没有任何人提出一分钱报酬。
更让吴江华感动的是,雪灾当天下午,武穴市委书记胡昊也踏着厚厚的积雪,顶着凛冽的寒风,来到“草莓园”嘘寒问暖。他肯定了镇、村两级干部心系农民兄弟,奋力救灾保民生的好做法,表扬了吴江华为许多在外创业的武穴成功人士树立了好榜样。
新的一年,强劲的“倒春寒”、连绵的阴雨以及新冠病毒的卷土重来,导致草莓市场销路不畅,“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又一次遭遇挑战,吴江华仍然“压力山大”。因为,他不仅是拥有自己的事业,肩上还扛着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责任。

“草莓大王”带富一方父老乡亲
引进种植能手,搞活一方经济。草莓园灵活就业,采取按劳取酬。采摘果子一小时,工钱10元,多劳多得,十分钟也行。这个办法吸引来周边十四个村的农民前来打工,摘草莓的人有时候多达百余,少时也有六十多人,这还不包括仓库打包的几十人。“永西村”草莓园每个月给全体农民工发放工资,基本上都是4万元左右,旺销时还要超过这个数额。
草莓的主要销路侧重于武汉各大知名商业超市和连锁水果生鲜超市,小部分才在武穴、黄梅、蕲春内销。因为县市人口不多,市场销售份额有限。草莓果子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很俏销。公路两侧好多提篮子叫卖草莓的小贩,那些果子基本上都是从“永西村”批发出去的。
现在,草莓园开始着手园区二期300亩种植面积建设,以后还有三期和四期投资,计划扩大到千亩果蔬种植基地。合作社引进浙江、湖北两地农科院技术指导,提供优良草莓品种,打造无公害绿色食品。草莓品种现有:红颜、越秀、艳丽、白雪公主、红玉、秒香、法兰地等八个。西瓜品种有:南汇8424、美都等。
“永西村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了不少贫困户就业,吴江华感受到了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着的乡亲们的渴望,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这些年来,吴江华的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450亩,建起数百个草莓大棚。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带资入股等方式,有1000多名贫困户从他的草莓园受益。

靠着在武汉摆水果摊“小生意”
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又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把“生意”做成了“事业”
吴江华 一位青年农民
从大城市返回自己的故乡
用自己的经历与经验定义了
新时代农业的宽度和广度
用踏实和担当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通讯员丨帅又龙 整编丨武穴市融媒体中心